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晋铎

Congratulation to Rev.Deacons Thomas Loh & Lawrence Ng!


主徒会两位执事即将与2009年2月2日晋铎,时间早上10点整,地点于吉隆坡圣若望主教座堂。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恭贺罗秀彪黄大华晋升执事


主徒会两位修士罗秀彪及黄大华于本月13日,在吉隆坡总教区主教府祝圣为执事。这可喜可贺的日子让主徒会马来西亚会省添加了喜气,特别在准备进入2009年之前,让整个修会显得更有活力,因为修会又添加了两位圣职人员。

晋升执事典礼由吉隆坡总主教巴吉安主礼,同时也有来自教区内及修会的会士们参与。整个典礼的神圣性感染了在场的参与者,也感动了在场的人,尤其是两位执事的家人。典礼结束后,所有来宾涌向前与新执事们合照。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主徒会士罗秀彪黄大华晋升执事


主徒会士罗秀彪及黄大华二位修士即将于本月13日于主教府小堂,联同吉隆坡教区的三位修士晋升执事职,届时恭请总主教巴吉安(Archbishop Murphy Pakiam)主礼。敬请各位教友为他们祈祷。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会长会议于马来西亚圆满结束


主徒会总会长及主徒会三个会省会长于十二月二日至四日,在马来西亚主徒会所属的天主教圣依纳爵堂进行。

一连几天的会议就在十二月四日午餐前结束。相信这几天的会议能够为修会的未来给予新的空气,使修会的传教事业更往前发展。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在死亡来临之际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想过:在你过世的那一刻,你的灵魂仍然停留在你的尸体旁,观看他人哀伤你的情景。这样的观看一直到你安葬为止。

星期一早晨,和两位修士一起前往文冬扫墓去。来到了三位已经躺在那里很久一段时间的老会士坟前,简单地为他们祈祷外,也从坟墓的外表看见由蜡烛熏黑的痕迹。环绕四周观看,一片凄凉的墓园,看起来没有专人的照顾,而且只有狗狗及几只公鸡守在墓园入口处而已。

我跟多默修士说:『多凄凉的死者』。

多默修士回应:『还好我们的信仰让我们对永生有期待,要不然我们就要像一般人把坟墓修得很豪华。』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到台湾的金宝山,既邓丽君安葬的墓园。那里的墓园简直就像我们进入豪华的住宅区,假日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在那里吃火锅。

基督徒对生命保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彰显着复活的基督的面貌,我们因着罪恶与耶稣同死,也因着洗礼与基督一起复活了起来,换句话说,我们基督徒的身上存有复活的基督留下的烙印。因此,圣保禄不就说了吗:我生活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我是瓦器中的宝贝等等。

为我们还活着的人,死亡应该是活人警惕的记号。死亡为基督徒而言是结束了旅途中的教会生活,但却是永恒生命的开端,唯有灵魂的去向将由全能的天主决定。死亡之所以作为活人的记号,亦即提醒了活人将来有一天我们将回归祖先的行列,同样要死亡。

我觉得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第二,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时间为大家而言不管懂得或不懂得善用,我们一样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每一个人类都需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将来必定死亡,唯有何时或怎样死亡而已。

每一回到医院探访病人或给病人服务圣事的时候,我看见许多在生命边缘上挣扎的病人。在我的牧灵经验中,每一个人都会害怕死亡,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实的,或可理解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看得见且能明白的生活有浓厚的安全感,我们的生活中有家人或其他爱护我们的人陪伴着。不过,我们却不习惯时常为灵修生活加油或给予灵性上的成长。我们对信仰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基督更不用说,或许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而已,结果我们缺乏了对生命的认识,一旦生命即将告罄,许许多多的害怕必定环绕在当事人的脑海中,因为现实中的一切在生命的尾声之中都成了不可靠之事,使他无法再依恋看得见的一切事物了。

我们都需要耶稣的救赎,这是不变的事实,也是真理。但,这样的真理之言却吸引不了追求世俗享乐的人类。一旦一个人的心被世俗的物质生活享受所占有,那么耶稣在他的心中则可有可无了。

我们很多活着好好的人不容易去反省生命的意义,主要原因(一)死亡离我还很遥远(二)我没空去默想这样的『无聊』议题。然而,我的归纳是这样的:(一)没有人知道死亡何时向你报到(二)不是没有空而是不愿意去探求生命的意义。总结则是:一旦死亡接近你的时候,你连后悔的机会可能也没有。不信吗?你就尽管一试吧!
撰文:王安当神父

晋铎365天后的零星感想。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都可以纪念,尤其很多人会纪念自己的生日,结婚周年庆,甚至很多情侣也会彼此纪念认识了多久。要纪念的事情总是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日子,因为那是美好的开始。

我也不例外。我也纪念自己加入修会的那一天,纪念在修会发初愿的那一天,也纪念了在台湾发终身愿的那一天。再来,我纪念了自己升执事的那一天,而今天我特别纪念了我晋铎后的第365天,也就是所谓的一周年纪念。

晋铎后的第365天有什么感想呢?简单地说,在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司铎生涯时,心里只有感恩。一直以来,我都知道不管是怎样的生活都好,其中必有挑战,也有很多需要学习成长的地方。对我而言,既然司铎也是『基督第二』,这自然有更深的意义在其中了。不论是在神学基础上看司铎的生命如何与耶稣基督完全结合,或者从牧灵及圣事角度来回顾自己的司铎职务,总觉得自己就是刚出生的新生儿,未来的路上还有许多要学习的。不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是以成人的外表进入新生儿的成长期。

福音中,耶稣曾和周边的人讨论过『重生』的课题。不过,就是有很多人无法明白一个大人如何相似小孩一样才能明白永生的意义,因为从逻辑上他们的分析是对的,就超越层次而言,这些人还没完全接受天主的启示,因此他们不明白耶稣要说的是些什么。同样的,耶稣曾嘱咐群众要吃祂的肉,要喝祂的血,但是那些听耶稣这样说话的人都感到耶稣有问题,觉得耶稣说的话很生硬。再来,门徒们虽然与耶稣吃过了最后晚餐,并在晚餐中,再次听到耶稣说同样的话,『吃祂的肉与喝祂的血』时,他们当中依然有人听不懂耶稣所言是何意等等。直到耶稣死而复活后,那些听过耶稣讲道理的人才明白耶稣生前说的话意义何在。

或许你也会问:为何那些人是在耶稣死而复活后才明白耶稣所说过的话呢?理由可能就是『他们的心还是迟钝的』,或者就耶稣复活的这些事件,让那他们无法以当下的逻辑去理解或给予耶稣的复活一个很合理的理由,他们的脑袋『当机』了,促使他们必须以孩童的天真无邪之心态,重新发掘耶稣所言之真理,完全再一次地把焦点放在耶稣真是人又是神的事实上。

在我的司铎生涯中也需要那种对复活的耶稣基督事件的惊讶。然而这惊讶不断引导我去检验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完全信任耶稣是人也是神的道理。不过,为司铎而言,不能只是停留在这样的惊讶而已,需要再更深入地与耶稣基督同在,如同爱玛乌两位门徒一样一直保存心中的热火,并在圣事中看见复活的耶稣基督。

我还记得很多人当被问及修道的意愿时,许多的响应都是『天主没召叫我』,要不然就是『这使命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我是罪人,没办法承担。』这样的说法让我觉得很欠缺对天主的认识。那些听见耶稣说要吃祂的肉及和祂的血的人才能获得生命时,这些人觉得耶稣的话很生硬,因此现代很多人依然觉得耶稣的邀请很生硬,自己好像不配获得永生似的。

从自己的司铎生涯回顾圣召时,虽然我自己也是罪人,不过却首先接受了天主是很爱我的事实,因为祂是罪人们的生命之光,是祂先爱了我。然而生活中的信仰落实就在于与基督的相遇,相知及相结合了,亦即在圣事中与基督相遇。然而这种相遇的经验是非常需要的,否则的话别说对修道没有任何的感动,甚至对信仰都有可能处于冰冷的状态。

我不反对信仰的成长需要时间,但我更在乎自己有否去督促自己的信仰生活成长。意思说,虽然身为基督徒,但有否在生活中去实践信仰的内容。

再次回到耶稣建立圣体圣事的那景色:『你们大家拿去吃,这就是我的身体』,『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一杯就是我的血,…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耶稣再一次邀请我们以信德的单纯心灵去认识祂的所作所为,去认识天主如何爱了我们,但耶稣也邀请我们每一位基督徒,要纪念祂就是神,承认祂就是生命,真理和道路。然而,问题就是基督徒是否愿意回到信仰的角度去深入接受基督就是神。

每一次在服务圣事中,在信德的辅助下,天主借着我那被傅油的双手继续圣化祂的子民。即便自己意识到软弱的存在,但信德却是让天主的恩宠满满倾注在接受天主是爱的人身上。

写到这里,依然感谢天主的恩宠,因为是天主完成了这一切美好的事情,愿光荣永远都归于祂。

撰文:王安当神父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追忆‧前人。

撰文/黃大華修士

本月是煉靈月,是讓我們紀念與回憶已過世的親友恩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自己在世的生活,嚮往永生之路,為永生的路而努力。


昨天,與兩位弟兄相約結伴到文冬天主教公墓,拜訪老會士,為他們祈禱。我們選擇早上七時出發,以避免塞車。我們在一個小時之後抵達文冬,並在文冬市區吃豐富的早餐~「一個半的雲吞麵」。 吃完早餐便到文冬天主教公墓拜訪三位老會士:屈廣義神父、溫德馨神父及劉象漁神父。以下是他們的簡史:1.屈廣義神父 1915年7月15日 生於中國察哈爾省宣化 1947年7月5日 晉鐸於北京 1966年5月5日 蒙主恩召並安葬於文冬。

2.溫德馨神父 1919年6月24日 生於中國察哈爾省涿鹿 1947年10月19日 晉鐸於北京 1968年1月19日 蒙主恩召並安葬於文冬。

3.劉象漁神父 1924年4月6日 生於中國河北省廣平 1963年12月22日 晉鐸於文冬 1965年7月20日 蒙主恩召並安葬於文冬 為三位長輩祈禱後,我們便拜訪其他的教友(墓園校友),他們中有得很年輕。在那裡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便離開。

之後,我們到瀑布景觀區,離文冬市區約八公里車程。 自從國外回來,我已好久沒有如此的陶醉在自然環境中。看見令兩位弟兄靜靜地坐在石頭上默想,心情就變得如此地平靜,許多顧慮之事都暫時投在那源源不斷、急促的瀑布中。 天主的創造是如此地奧妙與美麗,讓我們三人情不自禁地下到那冰冷的「活水」,體驗著天主滿滿的恩寵與照顧! 在吵雜的都市生活了近三個月,心情總覺得悶悶,許多繁雜的事要處理,心胸覺得無法自然敞開。但是經過這一次外出,讓我們三位覺得有必要尋找時間,開闊自己的內心身處,好讓耶穌的話語能夠清楚地被我們聆聽。 主,我的好天主,謝謝藉著這樣的環境,讓我體會到禰的恩寵傾流我心,就如瀑布的水從高處往下傾流一樣。主,謝謝禰!

共融該說什麼語言

前幾時由本堂神父委任為本堂青年牧靈的主要負責人。由於工作的需要,也開始召見相關組織的代表,為的就是多瞭解不同組織在堂區的運作與其架構等情況。

我對與會的相關人士保持著開放的態度,主要原因是為了聆聽相關組織的聲音。不同的語言組織代表在與我會談時都提了很多不同的高見,其中最引我注意及關心的事情就是語言的障礙。所謂語言障礙指的就是堂區內中英文青年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共融方式。

有者認為中文組的青年應配合英文組的訓練課程或計畫,為的就是確保堂區的合一性。然而中文組青年代表的反應則是基於語言不通的緣故,加上文化與思維的相異,因此無法進行相互之間的共融,當然更不用說聚在一起參與培訓課程。我聽取了各代表的意見後,心裡開始想著聖保祿的傳教精神,琢磨著聖保祿如何成為外邦人的傳教士。

聖保祿的傳教精神之所以如此令人敬仰是有原因的。我認為聖人本身首先是對信仰的完全委身的精神,影響了他往後的生命改變;這一點可以從之前的他(皈依主之前)那迫害初期教會的精神領袖,同時也完全贊同以石頭砸死聖斯德望的掃祿,在皈依耶穌之後的生活與態度的完全改變明顯區分出信仰委身的重要性。聖人不但相信耶穌復活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相信(信德)與此同時促使他完全的開放,也很自願為他所信仰的耶穌基督毫無保留地奉獻。因此,聖人到任何地方傳教時都願意學習當地的語言,為的就是傳福音。

觀看現代教會的發展與初期教會時代的萌芽發展,教會確實在基督的感召下,透過歷代基督在世代表(教宗),不斷擴展了教會福傳的使命。目前而言,世界各個地方都建立了所謂的「地方教會」,既按地方的文化適應方式去接觸福音,去認識耶穌基督。再說,地方教會的建立也在社會架構的直接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單位,而這些單位是為信仰生活而形成的,不過卻在大公教會內成長。

自從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大公教會為迎合不同文化與語言的不同,因而開放了官方用語,按地方教會的語言翻譯了許多教會禮儀的內容,讓各地方教會因而不但聽到教會的聲音,同時也聽懂教會所發出的真正內涵。

再次回到聖保祿的傳教精神。教會的共融首先建立於個人對信仰的認同與委身,就如同聖保祿一樣相信了復活的耶穌,因而生命有了改變,同時在實際信仰生活內,活出一位名符其實的基督徒生活。其二,聖保祿之所以能夠在外邦取得外邦宗徒的頭銜自然有其理由,那就是聖保祿尊重了地方的文化,而且學習了當地的文化,以當地的語言做生命的交流,因此贏得了彼此之間的信任與開放的交流。


撰文/王安當神父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假我」VS「真我」VS「自我」

Thomas Merton這位隱修士雖還不能算是什麼偉大的靈修家(我相信Thomas Merton不會在乎頭銜),但在他的生活中,確實可以發現他與天主之間的交流。

Thomas從對自身的認識與發現中,看見天主的臨在。我認為這樣的自我發現及後來在發現當中找到天主,實在很重要。當我們忙碌於日常生活時,我們幾乎忽略了「自我」的存在。我想這個「自我」是每一個人需要很認真,且很慎重加以「檢驗」。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表面上就是「真我」,然而那只是是外表上的「假我」而已,因為我們的「自我」似乎為了適應周遭環境,而攪亂了「真我」。

當我們不再活出自己時,生活似乎可以很忙碌,及表面看來很充實;其實,只要一個人有機會完全從忙碌的環境中退下來,回到內心的深處去看自己的點點滴滴,尤其對自己所意識到個人軟弱;我相信只要是很認真去發現自己,必定對自己今日的態度有所反應。不過,問題就在於你準備好要開始這樣的探索旅程嗎?

我還記得以前小孩時提,要理問答中就有這麼一個問題:「天主在哪裡」,而答案也很簡單:「無所不在,處處都在。」其實,這樣的答案也沒什麼錯誤。不過,往深一層去思考一位基督徒對天主臨在的認知時,天主更是居住在基督徒的身上。一位慕道者領了洗,不但被天主的恩寵充滿,同時新領洗的教友也「死於自己,而活於天主」,意即「穿上了基督」。

不過,問題來了,一個人沒有發現自己,又如何死於自己呢?這一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有關「恩寵」的課題。有人曾問筆者,為何領受堅振聖事後完全沒有感受天主聖神七恩。這問題問得恰恰好,值得加以反省。很多時候,我們(基督徒)很在乎表面上的功夫,意即只要我接受了教會某方面的教導,理當或必須就有該恩寵。然而,人看外表,天主卻看人心。天主完全透視人心裡所想的任何事情。不過,天主卻給予人類「自由」去做任何的決定,唯有每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所以,天主的恩寵雖然是白白恩賜給了我們,但必須要有我們跟天主的自願合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開放自己,承認自己有需要改進,承認自己需要努力聖化生活,承認自己需要天主,並且很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壞習慣等等,那麼天主的恩寵自會在往後的日子裡,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讚嘆不已。「你們該尋求天主的國,其他的自會家給你們。」只要我們的目標放在基督身上,讓基督不斷地帶領我們,當然也要我們願意讓基督帶領,必定與天主時時相遇。

因此,整頓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外在或內在深處,我們該當學習讓基督帶領我們一起去探索自己的「真我」。我們需要天主的帶領,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假我」,並努力接受「真我」的事實。別忘了人是看外表,天主卻是看人心的天主。不斷地活出「假我」又能為自己進入天國勝算多少呢?
撰文/王安當神父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大馬主徒會順利舉辦會祖紀念活動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在會祖剛恆毅樞機逝世50週年紀念之際,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10月11日的座談會為整個活動的序幕,由主徒會士羅秀彪、黃大華及林瑞添修士主講。當晚吸引了近百位的教友出席,其中有來自檳城的青年們。整個座談會結合了祈禱、音樂、現場有獎問答、幸運抽獎及播放會祖紀念影片,並在溫馨與歡樂的氣氛中,把會祖剛恆毅樞機的精神及其對中華教會的貢獻,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讓在場的教友獲益良多。

接著是在10月16日的追思彌撒,由省會長陳聰敏神父主禮,另有副本堂王安當神父、馬六甲培訓院院長盧桂峰神父、中華省會伯多祿神父及耶穌會黃瑞俊神父襄禮。當晚是雙語彌撒,吸引了近三百位教友及修士修女們的參與。省會長陳神父在證道時引用剛樞機寫給主徒會士的家訓〈請穿起天主的戎裝〉為題材,並勸勉會士弟兄能對會祖的教訓與囑咐,加以付諸實行,才不致於辜負會祖的期望。追思彌撒前播放會祖紀念影片,而在彌撒後則馬上進行公祭儀式。整個儀式在莊嚴隆重的氛圍中,由省會長帶領全場的教友,以中華文化敬祖的方式向會祖遺像前致最高的敬意。

當天彌撒前,也開始了為期三天(10月16,18,19日)的「藝術與福傳」展覽會。此展覽是主徒會與屬下使徒團體芥子心聯辦,以剛恆毅的藝術作品圖片與兒童繪畫創作為兩大題材,目的是為了推廣本地藝術的發揮,進而透過藝術達到福傳之目的;也期望培育更多年輕的畫家,投身於本地宗教藝術的領域裡。

紀念活動的結束,不代表對會祖剛恆毅樞機惦念劃上休止符,而是另一緬懷的開始,即是把會祖所囑咐的教導以身立行,尤其對中華子弟的照顧,更是不能放棄與忽略。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找到自己,必定也找到天主。

做為一位基督徒,照理而言對信仰的實踐應該是很重視的。不過,基督徒的信仰指的是什麼呢?是不是每一個主日天準時上教堂參加彌撒,那就是信仰了?

我覺得現在基督徒在落實信仰方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挑戰主要不是來自外在,因為外在根本不置於改變一個人對神的敬畏之態度。相對的,最大的挑戰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我」。

有時可以這麼思考:一位基督徒該當如何生活才叫基督徒?清楚地說,一位基督徒如何落實他的信仰生活呢?信仰生活大於世俗生活嗎?可是一位基督徒沒有信仰的生活又如何顯示他就是基督徒呢?或基督徒的生活需要特別或很刻意營造「基督化」嗎?那豈不是淪落為虛偽的生活形態而已嗎?那到底基督徒該當如何生活呢?

我想,首先基督徒的信仰是受到肯定的。基督徒的信仰就是信奉基督者的信仰內容。我覺得有一件事可以針對信仰基督者說的:基督徒在世界上的基督信仰生活,主要的方向是什麼呢?換句話,基督徒在世界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Thomas Merton在他的一篇文章「存在與行動」(Being and Doing)中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偏偏努力耗盡所有的生命去成為我們從來不想成為的?為什麼我們浪費我們的時間去做那些相反我們受造目的的事情,而不停下來想一想呢?」

看來Thomas Merton的一席話點破了一個很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基督徒既然知道受造的目的,那麼為何不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尋找天主的蹤跡呢?原來,基督徒忽略了天主的氣息充滿了整個的宇宙,沒有一個空間和時間不為天主而充實的,這自然也包括基督徒的生命。

天主原來離我們很近,不是在身體以外,其實天主就住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無法發現天主就在我們內心的深處,這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生活充塞了許許多多與信仰毫無關係的俗事。這些俗事把天主給邊緣化了。因此,若要尋找天主,我覺得人需要靜下來,往內在深處尋找天主。

有人以為要尋找天主就得「虛空」(empty)自己。但,虛空自己的意思不是叫我們完全忘記或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思想等等;反而,我們需要在我們的生活中,首先發現自己的存在,認識自己是誰,承認自己的積極面也坦承面對自己的消極面,並在這樣的認識與承認自己的過程中,發現天主如何引導我的生命。意思說,找到自己,必定也找到天主。

我得承認一般而言,我們不習慣反省自己有哪些積極面或消極面。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人過於忙碌外在的生活,忙著處理生活的生產品,而忽略了內心的平衡。另外一方面也就是我們的反省過程中,容易墜入給自己合理化的理由,使自己的弱點或消極面永遠都可以繼續合理的牽絆,或阻礙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發展。由此可見,倘若真誠渴望在內心深處尋找到天主,首要條件就是謙遜檢討自己莫屬了。

基督徒該當如何實踐信仰呢?基督徒又如何在生活中發現基督與他同行呢?我想,謙遜在自己的生命內認識自己、檢驗自己,過程中一定看見復活的基督。

撰文/王安當神父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剛恆毅樞機逝世50週年紀念活動

剛恆毅樞機逝世50週年紀念活動

主徒會馬來西亞會省為了紀念世紀偉人-中國首位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樞機,也是主徒會會祖的逝世50週年,特別舉行一些紀念活動。其中特安排一場「剛恆毅樞機逝世50週年紀念」座談會,主要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剛恆毅樞機及他對中國教會的貢獻。此座談會將在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剛恆毅活動中心2-6教室舉行。

日期: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30~10:30

此外,於10月16日晚上8時,在聖依納爵堂舉行剛恆毅樞機追思彌撒,並播放「探索剛恆毅樞機的心靈地圖」影片,彌撒後有剛樞機的藝術作品照片展覽,同時也將在18及19日的彌撒後展出。主徒會歡迎大家蒞臨!

以下是剛恆毅樞機的簡介:
剛恆毅樞機於一八七六年生於意大利。二十三歲獲得神哲學博士學位。晉鐸後擔任牧靈工作,並從事教會藝術之研究和推廣,在意大利藝術界占得一席之地。四十四歲的剛神父被任命為正值多難之秋的斐烏梅教區主教;曾自告奮勇,充當和平使者,化解了一場內戰而名噪一時。
一九二二年,剛總主教奉命到中國擔任教廷首任駐華的宗座代表,達十一年之久。其主要事蹟有:

◆召開中國教務會議;
◆遴選六位中國主教到羅馬祝聖;
◆促成北京輔仁大學建校;
◆創立主徒會;
◆成立數所總修院;
◆保送修士到羅馬深造;
◆組織公教進行會和教育聯合會;
◆擺脫保教權的羈絆;
◆改善天主教會在中國的形象等等。

一九三三年,剛總主教因病返回意大利,一九三五年出任傳信部秘書長,一九五三年晉陞樞機。在任十七年期間,安撫並重建受創之中國教會;解除了困擾多年的禮儀之爭;為本籍主教及聖統催生;推進公教進行會,提倡本土教會藝術。
剛樞機於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七日蒙主恩召,享年八十二歲。其傳教精神,對日後的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老楞佐部落格正式開放

好消息!

隨著網路時代的進步,似乎網路連接了全球個地的人民,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節省了訊息傳遞的時間。主徒會士王安當神父開啟了個人部落格沒多久,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也開設了修會的部落格,接著黃大華修士也加入部落格的行列,以「老楞佐部落格」開始與全球的朋友們分享他的生活與信仰等等。黃大華修士經本修會部落格邀請,願意開放其部落格,因此歡迎大家瀏覽「老楞佐部落格」。

網址:http://blog.yam.com/nglaurentius

“更”的天主-23屆世界青年日之簡單分享-

撰文/黃大華修士

參加世青是我過去幾年來的期望,更是我的夢想!記得在向修會寫申請書時,我這樣寫道:回應教宗的邀請、與世界的青年分享基督所給予的愛,及面見基督在世的代表──教宗。我自認這簡單的申請不會被接受,但是奇妙地卻被接受!因此就開始了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的情緣。

尋找天主與分辨祂對我的旨意是參加世青的首要目標。簡單的回應與簡單的目標,卻讓我滿滿的收穫,更讓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祝福!

柬埔寨的Banteay Prieb是天主給我很大的啟示!這地方也是建立我對天主的信德之所。簡單純樸的生活,讓我體會很大的喜樂與平安!簡單過時的「Oh My GOD」(即是大風吹),卻讓我們瘋狂及回味無窮!老舊的鋤頭與Rice field(稻田)讓我們花上一個下午。天主在這地方不斷地藉著我周遭的「殘障耶穌」,提高我對祂的愛。

來到澳洲雪梨有著另一種的體會。面見教宗與朝拜聖體是我最大的喜悅!因為能夠在這盛大的聚會中,深刻地體會到修會的兩大特徵:熱愛聖體、效宗聖座。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一起參與感恩聖祭、徒步朝聖、拜苦路、明供聖體等,腦海中深深地烙印著這些美麗的記憶!另外也有難忘的記憶:睡在教室、睡在辦公室、睡在聖堂裡、睡在寒冷的跑馬場,而回台北的旅途中因禍得福到了越南一趟,讓我對23屆世青滿滿印著豐富的回憶!

這些美好的記憶,是MAGiS 08朝聖團所有的「相關人士」與我共同編制而成的!沒有你們每一位,我的夢想如何時現?最大的幕後指示者,就是那愛我們的天主,不斷地在這旅程中庇護著我們,讓我們時時體驗到祂的照料與安排。也因為有這些「生活體驗」,讓我勇敢地宣揚祂對我的愛,並與那些無法參與的弟兄姊妹們分享這份「愛的體驗」。

這三週的旅程中,天主給的我都接受,而我在此時此刻,願意把天主所要的奉獻給祂,作為回應祂的召喚。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主徒會發願典禮照片分享




主徒會培育院小教堂進行發願典禮。











林瑞添修士矢發重願
















諸聖禱文:羅秀彪及黃大華修士俯伏在地。










禮儀進行中














(從左)羅秀彪修士與黃大華修士

主徒會士羅秀彪及黃大華修士矢發終身願及林瑞添修士矢發重願



主徒會士羅秀彪及黃大華修士矢
發終生願及林瑞添修士矢發重願

(馬六甲訊)主徒會黃大華及羅秀彪兩位修士矢發終生願及林瑞添修士矢發重願典禮於八月卄五日於馬六甲主徒會培育院舉行,溫馨與感動的場面叫在場300多位的教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典禮由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長陳聰敏神父主祭,副會長黃怡川神父及培育院新任院長盧桂峰神父襄禮,同時有十餘位神父共祭。省會長在彌撒證道時,勉勵三位修士透過祈禱堅強度修會三願生活。

證道後,首先是林瑞添修士重願典禮。接著是黃大華及羅秀彪修士矢發終身願典禮。兩位終身願修士俯伏在地,透過諸聖禱文連同整個聖教會為兩位修士祈禱,俯伏在地也象徵完全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予天主及教會。兩位修士的誓詞句句打動在場的教友,特別對修士的完全奉獻深深被感動。

林瑞添修士,馬六甲出生。2003年加入主徒會初學,翌年既2004年於台灣矢發初願,接著就讀台北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課程,同時接受教理培訓課程。林修士於2007年返馬負責馬六甲培訓院理家工作迄今。

羅秀彪及黃大華修士分別於新加坡及馬六甲出生。兩位修士於2000年前往台灣入初學,翌年2001年於台北矢發初願。初願後,於台北聖多瑪斯總修院就讀兩年哲學,並於2003年哲學結束後返馬進行一年的牧靈實習。2004年,兩位修士繼續在台北輔仁大學神學院修讀神學系,並於2007年畢業神學系後返馬。黃修士目前服務於八打靈剛恆毅研究中心,羅修士則在八打靈聖依納爵堂服務。

羅秀彪修士在致謝詞中,感謝父母慷慨把他奉獻給天主,同時也感謝修會的兄弟給予的照顧與鼓勵,使他勇敢地往前踏出一步。黃大華修士則在致謝詞中感謝父母慷慨把他奉獻給主徒會及教會,同時也感謝修會的栽培及修會兄弟們的鼓勵。與此同時,黃修士與羅修士在個別的致謝詞中特別呼籲青年勇敢回覆天主的召喚,也呼籲家長們重視孩子們的修道聖召,不但為孩子們祈禱,更要以行動支持及鼓勵孩子們選擇聖召。

彌撒後,教友們紛紛向三位修士恭賀,同時也與其他神長們共用豐盛的晚餐。

撰文/王安當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教宗:中國應開放基督福音傳播

2008-08-06

 據「義大利新聞社」報導,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天訪問在十九世紀到中國傳教的福若瑟神父紀念館時表示,中國「開放」基督福音的傳播是很重要的。
 教宗說:「我們知道中國在政治和
經濟生活,以及思想界上愈來愈重要。」
 他說:「這個偉大的
大陸向基督福音開放是很重要的。」教宗是在距離北京奧運開幕還有三天之際發表了上述談話。
 教宗目前正在義大利北部布雷桑諾恩附近的歐伊斯村渡假。他推崇福若瑟神父在中國傳教的事蹟。福若瑟是一八七九年到中國傳教,一九零八年死於傷寒症。

主徒會添加生力軍


主徒會羅秀彪、黃大華修士即將在八月卄五日矢發終身願,林瑞添修士宣發重願。發願典禮在主徒會馬六甲培訓院舉行。
羅秀彪、黃大華修士於二000年加入主徒會望會,同年八月被送往台灣接受一年的初學培育。二零零一年宣發初願,然後繼續五年的神哲學培育,並在二00七年六月於台北輔大神學院畢業。羅修士於二00七年十一月回國,並在檳城大修院生活及進修英文。目前羅修士在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實習。黃修士則繼續留在台灣,協助恆毅月刊的文字工作。二00八年八月回到大馬,準備接受新使命。
林瑞添修士於二00二年加入主徒會,一年後前往台灣接受初學培育,於二00四年宣發初願成為輔理修士。過後在輔大神學院接受三年神學陶成,並於二00七年八月份回國投入輔理修士工作。目前在馬六甲培訓院擔任理家工作。
敬請大家為這三位修士祈禱,祝願他們終身追隨耶穌基督,今生與祂天涯共此行。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謝啟龍神父赴美深造

天主教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前任省會長謝啟龍神父即將在2008年8月24日赴美深造。謝神父曾服務於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後被選為馬來西亞省會長,一直就在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

馬來西亞省會新參議會於今年3月就職,謝神父也卸任迄今,以準備他出國深造的手續。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新任院長


(主徒會訊)馬六甲主徒會新任院長盧桂峰神父正式就任,開始修院的管理及修生培育工作。
盧神父從美國學成歸來,在修會的安排下,盧神父回國以後立即上任培訓院新任院長。而前任院長謝啟龍神父卸任後,修會安排他前往美國深造。

教宗抨擊人類為滿足欲望揮霍地球資源

法新社雪梨十六日電: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天譴責人類揮霍地球資源,以滿足其永難填滿的欲望。這是教宗就環境議題所發表的最強烈訊息之一。  教宗對聚集雪梨,參加世界青年日慶祝活動的十五萬信徒表示,他在從梵蒂岡前來雪梨的長途旅程中,從飛機向下俯瞰所見的奇妙景色令他讚嘆,一股深深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八十一歲的教宗告訴年輕信徒,從天空中也更容易察覺地球的問題。  他表示:「或許是不得不然,我們開始承認我們地表上有些疤痕─侵蝕,濫伐森林,以及揮霍世界的礦物和海洋資源,以助長人類永難滿足的消費。」  他說:「你們有些人是來自生存受到海平面不斷上升威脅的島國,有些是來自遭受嚴重乾旱之苦的國家。」  教宗表示:「上帝奇妙的創造物有時讓管理它的人類覺得幾乎具有敵意,甚至危險。美好的事物怎麼會看起來這麼具有威脅性呢?」  這位全世界十一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也將關懷環境與永續發展,和非暴力、正義及和平一起列為人類的重大關切項目。  他回想在搭機前來澳洲途中俯瞰窗外景色的喜悅,他表示,那就好像瞥見聖經「創世紀」裡的創造故事。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座談會圓滿結束



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聖召座談會圓滿結束了。當晚來自不同地方的教友,共有250人左右出席。
主辦當局為吉隆坡總教區華文聖召組,而聖依納爵堂提供場地做為場所。這次的活動吸引了許多遠地的教友,尤其多數來賓都來自偏僻的小鎮,這些小鎮也正是缺乏華人神父照顧的小地方。
當天來賓踴躍,發問者也不在少數,可見關心聖召的人還是很多。值得慶幸的是大家都期望能具體的提供方式培育家庭的孩子們。當天的分享員也一一回答了來賓們的問題,相信也給來賓一個很好的建議。
(座談會進行照)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吉隆坡總教區華文教務促進會聖召股推動聖召醒覺運動座談會:

主題: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日期:28-6-2008

地點: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剛恆毅活動中心

時間:晚上七點半

歡迎各階層的華文教友參與!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兄弟們的相聚是多麼美好啊!


6月6日早晨時分,已有來自不同地方的青年聚集在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鞋就「停靠」在修院門口,28為青年已經「登上」了耶穌基督所乘的那艘船,準備與神父及修士們一起「划到深處去」。

















「我們都是光明之子!」同一天晚上,我們聚集在主徒會培訓院院外,準備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幕儀式。開幕儀式進行前,我們先來個「出發前」合照。














「點火啦!」,「一點星星之火,可以是火著起來!」Olympic 2008雖然在北京舉行,在此之前也有傳聖火的儀式,我們28位青年也不落人後,因為那一天晚上我們也傳聖火,而且我們傳的是「基督之光」呢!

















「讓我們一起來!」
















最後,傳到謝神父手中啦!











燒起來了!到底裡面藏了什麼呢?等燒完後再看吧!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主徒會神聖之邀2008聖召營圓滿結束






(馬六甲主徒會訊)2008年主徒會神聖之邀聖召營於6月6日至8日,假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進行,參加人數共28位,除了主徒會會士外,也邀請了吉隆坡總教區李義興修士給予教區神職的解說。


28位來自西馬三教區及東馬的4位青年聚在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度過了三天兩夜無法忘懷的聖召營,尤其透過不同的課程講解不同的聖召,同時也在這三天兩夜中體驗修院的生活。


聖召營開幕典禮是經由傳「聖火」,亦即表達將基督之光經由每位參與者的傳遞,喚起基督徒的醒覺傳揚福音,在黑暗中成為光明之子,並在傳遞中以歡呼聲高舉耶穌基督,最後「聖火」傳到前任省會長謝啟龍神父手中,並在興奮與歡呼聲中開幕。

節目安排中,有邀請了林文仁夫婦分享婚姻聖召、吉隆坡總教區李義興修士解說教區神職、主徒會王安當神父解說聖召的意義及修會三願生活、江奇星神父介紹主徒會會祖等等。至於歌唱與活動方面,主徒會邀請青年自組團康小組。


三天兩夜的聖召活動給參與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對聖召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等等。主徒會每一年都會堅持主辦聖召營,為的就是給予青年機會前來修院體驗生活,同時透過聖召營為青年們解開奉獻生活的面紗。推崇華人奉獻生活聖召是主徒會一直以來的使命,目的就是讓華人青年也能過透過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更能認識聖召的意義,同時也為那些有意過奉獻生活的青年提供輔導及聖召分辨。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New Vatican document on obedience in religious life

Vatican, May. 28, 2008 (CWNews.com) - The Vatican has issued a new document
underlining the importance of obedience in religious life.

Entitled "The Service of Authority and Obedience," the 50-page document from
the Congregation for Religious takes the form of an Instruction. It was
presented to the superiors of male and female religious orders on May 28 at
an assembly held in the Salesianum in Rome.

Obedience, the Vatican document says,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religious as
"a way to help the community or institute to seek and achieve the will of
God." The basis for religious obedience, the Instruction notes, is found "in
that search for God and for his will which is particular to believers." In
offering their obedience, religious imitate "the fundamental experience of
Christ Who, out of love, was obedient unto his death on the Cross."

The document from the Congregation for Religious explicitly takes up the
question of "difficult obedience," which arises when the individual
religious finds the superior's directions "particularly hard to carry out."
It also considers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superior's orders might cause
conflicts in the individual's conscience.

Obedience can "give rise to difficult moments," the Vatican document
acknowledges. Nevertheless the Instruction observes that religious should
reflect on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obedience as a path to understanding
God's will. The exercise of religious authority can also be difficult for
the superior, the document notes. Everyone in religious life is called to
embrace obedience "not just as a passive and irresponsible execution of
orders, but as a conscious shouldering of commitments."

The Instruction offers some direction for religious superiors, encouraging
them to use their authority prudently, "inviting people to listen, favoring
dialogue, sharing, co-responsibility." Superiors should show pastoral
concern and mercy for those living under their rule, the document notes.

The Vatican Instruction repeatedly calls readers back to the understanding
that obedience is not only a means of structuring the life of religious
communities, but a way of seeking and understanding God's will. Religious,
the document stresses, should recognize in their obedience to superiors "a
real actuation of the will of God."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溫州上百教徒 遭公安傳訊


【本報北京二十五日電】教廷訂立的「為中國天主教祈禱日」昨日在上海佘山舉行,當局擔心有人藉由宗教、朝聖鬧事,除「勸退」大批朝聖者及實施交通管制外,並派出大批便衣警員在佘山嚴密戒備及監控採訪記者的一舉一動,氣氛緊張。而浙江省溫州市地下教會的一百多名教徒近日被公安傳訊,警告他們不准去上海參加祈禱會。
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天表示,近日來,溫州地下教會秘書長姜溯念在內的一百多名地下天主教徒被公安傳訊,警告他們不准去上海佘山教堂參加今天舉行的中國宗教自由祈禱活動。
姜溯念說,今年4月,有400名地下天主教徒在溫州林家院教堂舉行聖召活動時,被公安驅散阻止。每年5月是天主教的聖母月,位於上海松江佘山的聖母堂,每年均接待數以萬計朝聖者。教宗本篤十六世去年發出牧函,將5月24日訂作「為中國教會祈禱日」,呼籲全球教友在當日為中國教會祈禱。據悉,當局預計今年的朝聖及遊客人數會高達20萬。
為防發生暴亂事件,當局除在佘山朝聖地各處安裝攝像鏡頭外,並勸退包括香港教友的朝聖者。天主教浙江溫州教區神父麻顯士表示,去年溫州共有近萬名友到佘山朝聖,今年則不足一千人教。他說:「中國今年有一系列的困難,當局考慮到整體情況,也希望朝聖活動可以安全有序地組織,所以來的人不多。」
昨日朝聖的教徒約五千人,較去年逾萬人大幅減少。
此外,當局還派出大批便衣警員在場戒備及拍攝朝聖者的一舉一動,並全程跟蹤採訪的記者。
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wj-ch-news.php?nt_seq_id=1721313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聖體聖血節的反省

撰文/王安當神父

一年一度的聖體聖血節即將到來,很多堂區也很積極地籌畫如何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然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作反省,我們對耶穌聖體聖血的瞭解又有多少呢?那麼,我們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主要原因是什麼?而耶穌聖體聖血節與我們的關係是如何的呢?

聖體聖事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建立的聖事。耶穌在晚餐中拿起餅來,祝謝了,分開交給他的門徒,要他們拿去吃,因為那就是耶穌自己的身體,同時要在每一次的分餅時,紀念祂。同樣在晚餐後,耶穌拿起杯來,祝謝了,把杯交給門徒們,要門徒們共飲那一杯聖血,因為那聖血是為了人類而流的,以赦免罪惡,因此要在分享同一杯血的時候,紀念耶穌。

耶穌基督把自己祭獻,完成了在世的救贖工程。耶穌願意所有的人類都分享同一個餅,喝同樣一個杯的酒,因為這是結合於耶穌基督的一個象徵意義。我們自從領洗成為基督徒以後,其就是「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也因此我們誠如聖保祿所說的「死於自己而活於天主」,我們已是基督的人,正如主徒會會祖剛恆毅樞機說的「穿上基督的戎裝」。

既然如此,我們所有的基督徒,應偕同整個聖教會,在聖神內共融。基督是教會的頭,我們都是祂的肢體,每一個人或肢體都很重要。因此,當我們參與教會聖事的時候,尤其是感恩聖事,應不斷地紀念耶穌的奧蹟。我們都分享了同一個聖事,同樣分享同一個餅,也同樣分享了同一個杯,因此我們的生命應是結合於耶穌基督的身上,分享這耶穌的愛情。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說,感恩聖事也就是愛的宴席。我們透過這愛的宴席,彼此分享著大家庭的兄弟姊妹的情誼,並在耶穌基督的帶領下,我們以赤誠的心懷,以兄弟姊妹的情誼,更是以天主子民的身份,共同在教會內成長,同時也在這世界中,共同成為世界的光和地上的鹽,因此我們都這樣稱呼自己為「光明之子」。

所以在教會大家庭內,讓我們齊心合力地建立教會的共融,以信望愛三德生活在一個天主的大家庭內。在教會中,我們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只有耶穌基督是我們的頭。

傳教廷明年春天將為若望保祿二世宣福

根據教廷消息指出,教廷可能會在明年,為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宣福禮,在天主教當中,宣福禮是封聖的最後一個步驟,是表示逝者已升天堂的紀念儀式。
自從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五月九號過世之後,教廷就積極在籌備若望保祿二世的封聖事宜。教廷透露,為若望保祿二世所舉行的宣福禮,可能在明年春天舉行。
依天主教的封聖程序,宣福禮通常要在候選人過世之後五年才能開始,不過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就任之後,已經宣佈可以減省程序,以便加速若望保祿二世的封聖程序。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即將慶祝聖體聖血節

(八打靈訊)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即將於5月25日慶祝聖體聖血節。一年一度的聖體聖血節的慶祝,為天主教徒而言是特別重要的日子,亦是紀念耶穌為世人捨身至死的偉大事蹟。同時,聖體聖事亦表達了整個教會的共融精神。

聖體聖事是耶穌親自建立的聖事,是耶穌願意透過自己的祭獻救贖世人。聖體聖事也是愛的聖事(The Sacrement of Love),紀念耶穌為愛世人而自我奉獻,接受了天父的旨意,承擔了人類的罪惡,以自己的生命贖回有罪的生命,以自己的血洗盡受到污穢的生命,為引領更多的靈魂享見天主的聖容。

八打靈聖依納爵堂將於5月24日下午5點至5月25日下午5點整於聖體小教堂開放24小時的徹夜祈禱。耶穌聖體聖血節當天下午5點整將會有隆重的慶祝彌撒,同時也會有聖體遊行。

對聖體的反省
聖依納爵堂與吉隆坡總教區搭配下,會在本堂進行對聖體的反省活動。該活動將分為中英文領個不同語言的系列。中文部分將由主徒會士王安當神父帶領。此活動將於6月14日、21日及28日,下午2點整至下去3:30分。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主徒會鼓勵青年認識奉獻生活聖召

(馬六甲訊)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即將於2008年6月6日至6月8日,假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舉辦聖召營。主徒會每一年都有辦一次的聖召營,主要是讓青年有機會多認識奉獻生活。

根據主徒會士王安當神父的說法,許多青年對奉獻生活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更有些青年對奉獻生活有一些誤解,因此也直接影響青年對奉獻生活的認識蒙上一層面紗。王神父認為無論任何人都應該去理解奉獻生活的意義,也給機會去分辨天主對自己的呼喚。

本地教會對奉獻生活的推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由於語言的障礙也導致許多只諳華語的教友青年對奉獻生活聖召的認識機會大大減少。主徒會一直以來都不放棄任何的機會向青年介紹奉獻生活的聖召。今年也不例外,主徒會堅持主辦聖召營,願意不斷為華人教友子弟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因此向所有的男性青年呼籲勇敢去認識奉獻生活,也給自己機會認識天主對自己的召喚。

有意給自己機會去認識奉獻生活的男性青年,可以聯絡以下負責人:
余金忠神父,電話:016-4091818,或電郵siteza8576@gmail.com
王安當神父,電話:017-3418402,或電郵
antoniuscdd@gmai.com
林瑞添修士,電話:016-6995542,或電郵cddjosephlst@gmail.com

報名截止日期為2008年5月25日。

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為推動馬來西亞華文奉獻生活聖召,主徒會王安當神父大力鼓吹吉隆坡華文教務促進會聖召小組共同推動華文奉獻生活聖召。因此,吉隆坡華文促進會聖召小組特為諳華文的教友們辦一場相關於對奉獻生活探討的輕鬆座談會。主要宗旨是(一)鼓勵華文教友對修道生活有進一步的認識。(二)以華語為媒介,主要原因是專注為諳華語教友群以他們聽得懂得語言去瞭解奉獻生活,因而對奉獻生活有正確的瞭解,以便鼓勵自己的孩子們加入奉獻生活的行列。

主題: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日期:2008年6月28日
地點:St. Ignatius Church, Petaling Jaya.活動中心2樓
時間:7:30PM-9:30PM
分享員:周莉娜修女、赫喬治神父、李義興修士

這是難得的機會,因此大力呼籲諳華文的教友們,無論男女老少皆可出席。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一、做個稱職父母

每一個父母,當孩子一生下來,就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許。然而,通常父母會希望有個乖巧懂事、又聰明的孩子,卻疏於反問自己如何做個好的「父親」或「母親」。現今的社會,習慣地把教養子女的責任,經常加諸女性的身上,等孩子出了問題,卻彼此責難,那就來不及了。因此父母親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以下的認知:
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親與母親同樣重要。
即使父母工作再忙碌,也應撥出時間陪孩子,教導孩子。
父母應關懷了解孩子身心的成長,並在管教上建立一致的態度,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管教方式。
重視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第五篇:靈修日記

《恆毅雙月刊》第540集 2007年4月
靈修棧
道第五篇:靈修日記
江奇星
撰寫個人「靈修日記」記錄自己的靈修生活,是一個可行的靈修計劃。「靈修日記」並不是一本「功績記錄薄」,記錄一個月裡參加多少台彌撒、唸多少串玫瑰經、唱多少小時聖歌、朝拜多少小時聖體、守了多少次大小齋。這不是靈修日記的記錄方式及目的。 所謂靈修日記,是將自己的「靈修路程」記錄下來,目的是為留在日後作「整體性的靈修反省」,因此,撰寫靈修日記的基本格式,是觀察個人的心靈狀態及變化,將此心靈狀態及變化作記錄。亦可在日記中與天主說話,說出自己種種的困難、痛苦、喜樂、感恩、問題、及期待等。 可用此靈修日記,作每月一次的全月靈修回顧及反省;作每年一次的全年靈修回顧及反省。以此觀察自己靈修生活的變化,特別是心靈上的變化。 如果認真善度靈修生活、認真記錄靈修生活,肯定在全年的靈修記錄中,可以看見「生活的天主,就生活在我生活裡」的痕跡。 靈修日記,有時可以是靈修上的一大鼓舞。尤其靈修的路,走到累了,或不知該如何走下去時,這時,不經意翻開靈修日記,細細回顧,可以看見在日記中,自己因愛天主曾受了幾許挑戰、幾許的付出,也看到天主在這一路上的扶持及照顧,這相愛的痕跡,是誰也不能抹去的,此「愛的日記」,就此「寫下休止符」嗎? 當然不!當然要讓這「愛的故事」繼續寫下去,直到在永生中與天主面對相見的一天。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聖依納爵堂青年慶祝復活節


上個星期六晚上,聖依納爵堂青年們慶祝了復活節。當天晚上所有的節目都是青年們自己設計,自己排演等等。聖依納爵堂副本堂神父應邀給予青年說幾句話,在場的青年尤其聽到神父對他們的肯定時,大聲歡呼,而神父也給予他們支持。


節目的設計很特出。青年自己所帶領的歌頌讚美牽引著在場的教友們對復活的基督的渴望。年輕有為的他們更是撿起那些被丟棄的瓶瓶罐罐,甚至是垃圾桶當作樂器;他們的呈現把場面帶到最高潮。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教宗在紐約彌撒中譴責墮胎


教宗本篤十六世 , 在紐約洋基棒球場主持彌撒, 接近六萬人參加 .教宗乘坐防彈汽車進入棒球場, 受到信眾熱烈歡迎. 教宗在佈道中表示, 信仰是指, 在面對阻力 , 逆境和醜聞時, 都不會失去信心. 他又說, 天主教徒不應該把信仰和政治生活分開處理 . 教廷曾經表示, 信奉天主教的政客, 不可以用多元主義或民主之名 , 支持墮胎或同性戀婚姻. 教宗在譴責墮胎時, 也呼籲要保護母體內無法自衛的嬰兒的權利 .教宗之前曾經到世貿中心的遺址憑弔, 並為九一一事件中的三千名死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祈禱. 紐約是教宗訪美行程的最後一站, 他今日將會返回梵蒂岡.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天主教靈修的障礙


人性是善是惡,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爭論不休。天主教根據聖經的記載,明白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但是人因有自由意志,所以一開始便不肯服從造物主的命令而敗壞了人性。現代人憑我們自身的經驗,都覺得需要存心向善,但在執行時不完全忠實。根據歷史的記載,自古以來,天主教靈修常遇到七大障礙或說七大罪根,那便是驕傲、吝嗇、迷色、嫉妒、忿怒、貪饕、懶惰。歸納這種種不良行為的成因,主要的還是在人本身。所以也有神修學家認為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佛教徒的修持強調忘我,實在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個人不能放棄自我的執著,他衹是凡夫俗子談不到靈修。

心理學家有的主張人最主要的追求是享樂,有的則以為是權勢,有的以為是名望,有的以為是錢財;天主教徒承認人對以上的各種目標都有追求,但真正能令人滿足的終極目標是天主。聖奧斯定悔悟之後寫說:我的心造來是為追求天主的,一直到我找到了祂,我的心才會安寧。

肯定了我們靈修的障礙原來就是我們自已,我們又發現自己也受內在和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內在的就是七情六慾,外來的便是魔鬼與俗化又惡化的世界。魔鬼的概念人人都有,魔鬼的存在,重視靈修的人絕不懷疑。魔鬼既然與天主敵對,牠自然不願看到人類赤誠忠心地服從天主,承行祂的旨意。至於俗化的世界,現代人並不陌生。大眾傳播媒體幾乎每分每秒都在宣傳花花世界的一切。不論是文字或圖說,不論是暗示或明講都在削弱道德觀念並扭曲良知;引誘人背離正道埋沒天良,順從魔鬼的詭計。

面對污染變色的世界及魔鬼的攻勢,人若一時迷惑不將視線注視基督,即將如行走在海面上的伯鐸立刻下沉。天主教的靈修要我們不論何處何時常要注視耶穌基督。當你靈性的眼目注視基督,誘惑的風浪立即平息,靈修的障礙也就雲消霧散。

天主教靈修的步驟
任何宗教的靈修絕不是一步登天。除了耶穌與祂未染原罪的母親瑪利亞之外,人要完全奉行天父的旨意,必須先由戒惡行善、遵守天主教的誡命開始。天主給人的恩寵各不相同。少數極純潔的聖人聖女,如聖類思、聖達尼老、聖女小德蘭等,能從小保持冰清玉潔的心靈之外,一般社會大眾總是先行懺悔自己的過犯與天主和好。人先淨化自己的心,除去種種與天主的旨意不一致的思言行為。這一個開始的步驟,靈修學上稱之為煉路。當人的私慾偏情大致已不再猖狂,人的心靈愈來愈能注意精神生活,關心天主的旨意。這時,他自然地越來越喜歡與耶穌親密契合,在思、言、行為上,仿效耶穌基督,成為基督第二。這一步驟讓人不斷地沉思冥想或默默地觀瞻耶穌的生平事蹟,激發自己的熱忱,緊緊地跟隨耶穌,高興地接受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包括艱難困苦、輕慢侮辱,甚至監禁迫害凌虐至死。這階段靈修學家稱之為明路。

第三個步驟也是最高的一步,靈修學家稱之為合路。到了這高超的境界,人已是那樣熱愛天主,身、心、靈與天主心心相契,人靈幾乎已不可能再犯什麼過錯違抗天父的旨意。在這階段,人靈好似墜入愛河,真正體驗到天主的大愛;在這愛的生涯,人幾乎時時處處以天主的眼光來看世界的人、地、事、物。他身在人世,但他的生活幾乎已是神的生活。有人更稱之為天主聖三的生活。因為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在這階段,有時人會有神視、神魂超拔或為治病、驅麼有奇異功能。不過,這種種超乎自然的現象並不是合路的必然條件或後果。相反的,有這些特殊經驗的人往往嚴守秘密,除了向靈修導師請教或討論外,絕不輕易透露。根據靈修大師聖女大德蘭以及十字聖若望的經驗,在這高超的階段,人還會受到考驗而體驗強烈的神枯。耶穌從生到死承行天父的旨意,但在祂生命的末刻,身懸在十字架上時,竟然喊出:「吾天主!吾天主!禰為什麼捨棄我?」可見,靈修到了最高的境界,人還可能接受考驗。靈修的步驟是延續性的,絕不是靜止的或階段分明的。因此,即使到達了明路的信徒,仍需繼續煉路上的修持;合路上的信徒也依舊需要保持煉路與明路上所修的美德。三步驟或三階段的劃分祇是幫助人瞭解在靈修路途上的方位,並激勵人繼續努力更上層樓。天主教靈修的目標是做一個完美的人,甚至像天父一樣完美(瑪:五,48)。很明顯的,這是一條遙遠的路,但是祇要你踏著耶穌的腳印緊跟著祂,你過的就是完美的生活,因為天主子耶穌常和你在一起。天主教不講輪迴,沒有前世,祇有來生。每人的功過,自己接受賞罰。天父慈愛,罪人在臨終前悔改,身後雖不能立即升天,必須煉淨靈魂,但保證不下地獄。靈修極高的人,身後直升天堂,有的經教會封為聖人供全世界信徒敬仰。

來源:http://www.catholic.org.tw/cathlife/2003/2522/01.htm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教宗來訪 紐約陷入天主教熱潮



教宗來訪 紐約陷入天主教熱潮 
2008/04/20 12:28:27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十九日專電)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紐約,全市陷入一股教宗熱,但也讓原本已經忙碌的紐約市交通為之打結。教宗上午在揚克地區與兩萬五千名年輕天主教徒相見歡,隨後到曼哈坦第五大道聖派翠克大教堂舉行彌撒,接受各界慶祝他就任教宗三週年。  全世界計有十一億天主教徒,美國就有六千五百萬,紐約市是其中大城之一。教宗三天的紐約行,已讓全市頓時陷入一股天主教熱。  繼昨天拜會聯合國及首位教宗拜會猶太教會後,教宗本篤十六世上午到紐約市上州揚克與年輕教徒聚會。不同於一般聚會方式,這些一大早即到現場等候的信徒們,卻是以搖滾音樂歡迎教宗到來,並聆聽教宗的感人話語。  隨後,教宗來到了紐約市最有名的天主教教堂─聖派翠克大教堂,每年的聖派翠克遊行都在第五大道舉行,由於教堂地處曼哈坦市中心,從中午到下午三時,整個曼哈坦交通幾乎停擺。  本篤十六世也成為第一個在聖派翠克大教堂,以彌撒慶祝就任三週年的教宗。  教宗上任首趟美國行,行程安排十分細心,在華府歡度八十一歲生日,今天在紐約則慶祝他於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九日就任教宗三週年。      明天是教宗訪美的最後一天,上午他將去世貿大樓驚爆現場廢墟,會晤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的二十四位死難者家屬、倖存者和救難人員。重返傷心地的家屬希望教宗的祈禱和祝福賦予這個廢墟新的意義。  下午,教宗將前往洋基球場主持這次美國行最大的一場彌撒,共計約有六萬人參加,場面相當壯觀。  為了教宗紐約行,紐約市警方等相關單位實施最高規格的安全措施,以防任何意外事件。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教宗首度訪美 主題「基督我們的希望」


教宗本篤十六世4月15日啓程從梵蒂岡前往華盛頓。這是他首次訪問美國。飛機於當地時間4時抵華盛頓首府。總統布希和夫人蘿拉、天主教美國主教團主席、芝加哥總主教以及首都華盛頓總主教等政教要人士接機。他下機後,即向歡迎隊伍揮手示意。教宗本篤16世此行訪問主題為「基督我們的希望」,盼望為美國及聯合國帶來希望,讓世界各地各民族人們終能和睦相處。4月18日教宗將訪問紐約聯合國總部並發表演説。由於今年為紀念聯合國發表《世界人權宣言》,教宗演説的主題將以人權爲主。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08年神聖之邀,趕快報名!

2008神聖之邀
聖召路上,與主同行。

親愛的青年弟兄朋友們:
您知道 什麼是永不妥協之邀嗎?
什麼是永不厭倦的人生嗎?
有另類之路,您想不想走走看?
主徒誠摯邀您:來走走!來看看!
來體驗!體驗另類生活。

主辦:天主教主徒會 C.D.D.
主題:「與主同行!」
地點:馬六甲主徒會培訓院
日期:06~08/ 06 / 2008
參加資格:(a)18~35歲 (b)未婚男性 (c) 天主教徒
費用:RM10.00
截止日期:25/ 05 / 2008
聯絡: (北部)余金忠神父 016-4091818 siteza8576@gmail.com
(中部)王安當神父 017-3418402 antoniuscdd@gmail.com
(南部)林瑞添修士 016-6995542 cddjosephlst@gmail.com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
派遺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 路10:2

入營需帶:一顆開放、真誠的心;
盥洗用品及衣服; 運動鞋;
筆記簿及筆。

第四篇:靈修的準備步驟

《恆毅雙月刊》第539集 2007年2月
靈修棧道
第四篇:靈修的準備步驟
江奇星
願意建立靈修的信友,有四個靈修步驟可行。
第一步,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就如耶穌回頭問跟在後面的安得肋及若望:「你們找什麼」?(若一38)我們跟在耶穌後面:到底尋找什麼?-所尋找的,正確嗎?
第二步,列出為達到目標所需做的一切:
我們若願意跟隨耶穌,就該列出所需要,例如:每天悔改;善用教會聖事;穩定的祈禱時間;學習靜默祈禱;虛心學習教會傳統靈修法等。這些最基本的,我們做了嗎?
第三步,回顧過去:
在過去的歲月裡(或這幾年中),到底什麼阻礙了我與天主的關係?什麼阻礙了我的靈性成長?我該如何克服這些阻礙?
第四步,開始規劃生活:
倘若日常生活都很沒有規律,是不可能建立規律性的祈禱生活,因此,需要規劃時間表,學習度簡樸生活,尤其安排固定時間學習祈禱。
靈修從生活做起,讓思想與行動並進,是最基本的方法,這個步驟看似簡單無奇,其實並不容易。無論如何,規劃靈修生活,必有利於在生活中的成長。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第三篇:何謂默觀

《恆毅雙月刊》第538集 2006年12月
靈修棧道
第三篇:何謂默觀
江奇星


當靈修人的心靈,達致相當程度的淨化之時,天主就會賜予特別的恩寵,幫助此人突破現時靈修階段,進入更超越的方式來認識天主,這種新祈禱階段,就是所謂的「默觀」。故此可說,默觀祈禱是一種更深入的方式經驗天主的臨在,並更深入地經驗自己如何生活在天主內。因此,我們可以說:
默觀不僅是發現真理,更是觀識到自己如何生活在真理中。
默觀不僅是發現自己的存在,更是觀識到自己如何按天主的旨意生活。
默觀不僅是看見過去的舊我,更是看到自己如何漸漸穿上新人。
默觀不僅為觀識耶穌的奧秘生活,更是看到自己如何參與這奧秘生活。
默觀不僅是看到背負十字架的耶穌,更是觀識自己如何陪同耶穌背負十字架。
默觀不僅是為尋找隱藏的天主,更是觀識自己如何隱藏自己,為尋找隱藏的天主。
默觀不僅是看到耶穌的聖死,更觀識到因耶穌的聖死,卻讓我們永遠生活。
默觀不僅是看見受苦的耶穌聖心,也觀識自己如何因著受苦,能和耶穌心心相印。
默觀不僅是看見耶穌如何陪伴我們,更觀識到我們如何陪伴耶穌。
默觀不僅是觀識到安靜的聖體,更觀識到自己在靜禱生活中與聖體合一。
默觀不僅是為注視天主,更為發現早就在注視著我們的天主。
默觀不僅是看見天主因為愛人而棄絕自己(成為可死的),更該看到自己因為愛天主而棄絕自己(成為永生的)。
默觀不僅是以信德看到自己在永生中歡樂的擁抱天主,更該是以望德在今世中看見自己喜悅地擁抱十字架。
默觀不僅看到天主是愛,更該看到自己如何與天主相愛。
默觀不僅是看到天主是盛裝以待的英俊新郎,更該看見我們是如何裝飾自己的美麗新娘。
默觀不僅是……,更是……。前段是愛情性的觀看,後段是愛情性的行動;前段是覺悟性的認識,後段是決定性的參與。沒有真愛情,就沒有真行動。沒有覺悟就沒有行動,沒有行動就不能使覺悟實現。默觀是無止境的發現、驚嘆、欣賞、參與,直到在永生中依然延續…延續…。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上帝禁區

撰文/王安當神父

在印象中曾看過一部電影,但我忘了片名。不過其中一個環節仍然存留在我的記憶裡。當中提到這麼樣的詞句:上帝禁區。上帝禁區在這部影片主要是指出人類的腦細胞所發揮的功效並不完全,意思是人類的大部分腦細胞仍在睡眠狀態,一旦所有的腦細胞被喚醒後,人類將成為超級聰明的理性動物。因此,在這部影片的理論上,許多科學家不顧一切後果地打造科技化的世界。


這影片中還有一個想像的空間,那就是將來的天空是一片的黯淡無光,主要原因是人類破壞了世界的自然律,以不同的科學侵犯及挑戰上帝的底線,因此黯淡無光的天空是上帝離棄人類的記號。


回顧這幾個世紀的發展,無可否認科學為人類的生活提高了不少的水平,而提高生活水平後隨之而來問題是要面對科學所帶來的負面效果,那就是來自大自然的反應。然而大自然的反應所帶來的結果卻是一種毀滅性的殺傷力,但話說回來,要不是人類主動違反自然律,我相信大自然不置於有負面的反應。


1970年4月22日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草根運動」,主要是促進環保的意識。其實在70年代初就有部分國家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氣候的開始變化,使人感到受威脅,特別可以從一些稀有動物的滅亡跡象發現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生物的生存能力。


人類的需求量確實難以滿足。21世紀的今日社會雖然對環保的意識有提升了,但仍然有大部分的人對於環保的認識缺乏資訊。既然還百如此重要,全球的領袖也知道環保的急迫性,不過仍然擁有科技競爭的雄心,他們有者高談環保,卻繼續以高科技工業操縱世界的經濟,說是為了造福人類,其實說穿了正是毀滅地球。


聰明的人類卻又是自掘墳墓的高水平動物,大難以臨頭了還在欺騙自己地球依然那麼美麗。要是地球的空氣真的還保持幾十年前的新鮮,那麼現在人類就不需要制造冷氣來調適溫度了。現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塊正在加速融化,據說再過幾年就會有許多較低的島嶼即將沈入海底,到時候的海底世界就更大了。海底世界擴大了,陸地上的人類就會遷移到他處,就是為了生存。陸地少了,海變大了,將來地球容納不下更多的人了,現在的科學家還推出了新的配套,即上月球定居的可能性。


人類再聰明也罷,踩進了上帝的禁區還繼續自以為了不起,大難臨頭了,還在作夢。還記得海嘯如何捲走數百人的生命吧?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那部電影看過了吧?不妨挪出一點時間看一部很可能也會在本土發生的悲劇。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聖召簡報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聖召如下:
望會生:─
初學生:─
哲學生:─
神學生:2
牧靈年:2

馬六甲培育院:
謝啟龍神父、林瑞添修士及鄧英偉神父(鄧神父於6月即將出國深造)

馬六甲會院:
黃怡川神父

八打靈恆毅苑:
江奇星神父

八打靈聖依納爵堂:
本堂:陳聰敏神父
副堂:王安當神父

文冬耶穌聖心堂:
曾集光神父

檳城聖亞納堂:
余金忠神父

海外服務/深造的大馬省會會士人數統計:
台灣:3位
英國:1位
美國:1位
加拿大:1位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神父人數共計:14位
輔理修士:1位
讀書修士:2位
實習修士:2位
人數總計:19位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蒙召划到深處去」


主 題:「蒙召划到深處去」可敬的主教弟兄,最親愛的弟兄姐妹

1﹒ 「划到深處!」在「新千年的開始」宗座文告的開端,我曾參照耶穌用以鼓勵祂的第一批門徒撒下他們網捕魚的話,這一次撒網的結果,?是個奇妙的事件。耶穌對伯多祿說:「Duc in altum-划到深處去」(路五:4)。「伯多祿和第一批同伴相信基督的話,並且撒下他們的網」(「新千年開始」1)。  這一段眾所皆知的福音景像,可做為正要來臨之國際聖召祈禱日所安排的背景,這一祈禱日有個主題:「蒙召划到深處去」。這是個特別的機會,可在追隨基督的聖召上反省,並且,特別是在司鐸職和奉獻生活方面追隨祂。

2﹒ 現今有一普遍的思維,即是人在面對諸多困難時,偏好不作任何承諾,基督的這道命令「划到深處去!」就非常適用於這樣的時代。「划到深處去」的第一個條件,是要每日聆聽天主聖言,以滋養、培育深度的祈禱精神。基督徒生命的真實性可由其祈禱的深度來衡量,這是一種以謙沖之心學習「來自天主導師口中所發出的言語」的藝術,「如同第一批門徒般的」懇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路十一,1)。在祈禱中,我們與基督更深的交談,並成為祂親密的朋友:「『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若十五,4)」(「新千年的開始」32)。  藉著祈禱我們與基督連結在一起,並意識到當我們失敗時祂與我們同在,當我們辛勤勞苦?無用之時,像宗徒一樣,他們整夜辛勞工作之後,呼喊說:「師傅,我們毫無所獲」(路五,5)。尤其是在這些時刻,人必須敞開他的心胸去領受富饒的恩寵,並且容許救世主的話展現其所有的能力:「划到深處去!」(參閱「新千年的開始」38)。

3﹒ 任何人向基督開放他的心懷,不僅能了解他自己存在的奧跡,並且他也能認知自己的聖召;他將結許多聖寵的果實。第一個果實將是他在聖德上的成長,這靈修旅程的道路,是以聖洗聖事的恩寵作為開始,並繼續直到完美之愛的圓滿(參閱同上,30)。當基督徒更完全地生活出福音的訓誨,他會更加有愛的能力,如基督愛了我們一樣。並且接受基督的勸諭:「因此,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8)。他將在教會的共融中鍥而不捨的投身於弟兄的合一,並將自己置身於新福傳的服務事工,為天主救贖之愛的奇妙真理作見證。

4﹒ 親愛的青少年和青年,對你們我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重述基督「要你們划到深處」的邀請。你們發現自己正在為你們的未來,做一個重要決定。我仍然牢記於心,這些年來我與青年人有許多會面的機會,他們現在都已長大成人,現在他們之中某些人或許就是你們的父母,或是司鐸或修會會士,你們信仰的教師。我看到他們有著年青人應有的快樂,同時又富有思想,因為他們意識到有一個渴望能給與他們生命有圓滿的「意義」。我愈來愈感覺到,精神價值對青年人的吸引力是何等的強烈,並且他們渴望聖德(成聖)的心是何等誠摯。年輕人需要基督,但是他們也知道基督選擇需要他們。  親愛的青年男女!要信賴基督;注意聆聽祂的教訓,讓你們的眼睛凝視仰瞻祂的聖容,堅定地聆聽祂的話。讓祂調整你們的探尋和你們的願望,你們所有的理想和你們心靈的渴望。

5﹒ 現在,我對你們說:親愛的父母親們和基督信仰的教育者,我親愛的司鐸們,度獻身生活者和要理講授者。天主已委託你們這個特別的任務,要在成聖(聖德)道路上,引導年輕人。你們要作他們慷慨地忠實於基督的表樣。鼓勵他們「划到深處去」,不要猶疑不決,要熱切地回應「主」的邀請。祂召叫某些人過家庭生活,另一些人度奉獻生活或公務司鐸職。幫助他們分辨他們的道路,並成為基督的真正朋友和祂真正的門徒。當成年的基督徒顯示他們自己能夠藉著他們自己的言行和表樣來揭示基督的聖容,年輕人就愈能接受基督藉由十字架的奧秘所要求的訊息。  請不要忘記,在今天我們仍需要有聖德的司鐸,那些完全被祝聖為服務天主的人!把這事牢記在心,我要再一次地重複:「我們急需要落實大規模的聖召推動計劃,以個人的接觸為基礎,把堂區、學校和家庭都動員起來,激發人們更認真地反省生命的根本意義。當一個人受邀對天主的召叫作出回應,尤其是當這召叫是要求人為了天主的國而完全獻出自己,以及獻出自己的能力,這就達到了他們生命價值的圓滿」(「新千年的開始」,46)。  至於你們,年輕人,我重複耶穌的話:「划到深處去!」。我再一次向你們提出祂的勸言,我同時想到聖母瑪利亞,基督耶穌的母親在加里肋亞的加納婚宴上,對那些僕人所說的話:「祂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若二.5)。親愛的年輕人,基督正要求你們「要划到深處去」,而童貞聖母瑪利亞也正鼓勵你們在跟隨祂時不要猶豫。

6﹒ 願聖母瑪利亞以她慈母般的轉求支持我們這熱誠的祈禱,由世界各個角落昇起,向天上父親求得「收割祂莊稼的工人」(瑪九,38)。願祂賞賜給祂的每一個羊棧,熱心並有聖德的司鐸。以如此的信念支持我們的祈禱,我們轉向基督,崇高的大祭司,並以更新的信賴向祂祈禱。
耶穌,天主聖子,在你內住有圓滿的天主性,你召叫所有領受過洗禮的人,要「划到深處去」,走那引向聖德的道路。在年輕人心中,喚醒他們渴望在今日的世界中,成為你愛之力量的見證者。求你以剛毅和明達之聖神充滿他們,因而使他們能夠發現圓滿的真理,就是有關他們自己和他們本身的聖召。

我們的救主,你為聖父派遣來啟示祂仁慈的愛,求你賜給你的教會恩寵年輕人,他們已準備就緒要划到深處去,要在他們的眾弟兄之中成為標記,作為你更新與救贖之臨在的標記。
至聖童貞,救世主的母親,在走向天主和走向近人道路上的確實引導我們,妳,將祂的話在妳心靈深處沉思默想,求妳以慈母般的代禱支援我們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教會團體,好能幫助我們的青少年和年青慷慨回應主的召喚。阿們。

發自岡道爾夫城堡,二00四年八月十一日。若望保祿二世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復活節快樂

耶穌復活了,我們都以一顆快樂的心慶祝這信仰的奧蹟。


在此祝福各位:


復活節快樂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全體會士敬賀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聖週五── 耶穌受難日默想

耶穌的死亡和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耶穌的死正與人類的七情六欲有關連。兩千年前的士兵及相關宗教領袖迫害耶穌也正是為滿足自己個人的利益。他們知道耶穌是誰嗎?或許知道或許假裝不知道。要是他們都認出耶穌就是天主子的話,為何還要釘死耶穌呢?同樣的,要是我們都承認耶穌就是天主子,那麼我們就該拋棄七情六欲,私欲偏情等,努力在生活中聖化生活。

默想連線:http://tw.youtube.com/watch?v=PsOkzUyrP3k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包裝

撰文/王安當神父

前幾天出席了堂區的某個會議。在會議中突然有人說教會的禮儀需要包裝起來,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禮儀。原來部分的領袖也早已觀察到來參加教會禮儀的人不是很踴躍,主要認為教會的禮儀不夠創新。

我沒聽過禮儀需要包裝的說法,在神學院上了幾年的課程也沒聽過這樣的說法。靜心聽完不同人針對禮儀的說詞,心中浮現出的疑問是「為何禮儀需要包裝」?難道教會的生活也需要包裝嗎?於是我問了一個問題:教會禮儀需要包裝才能吸引人嗎?

包裝是人類一直以來的一種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手法,主要是藉著外在的「耀眼」而抓住了他人的目光,且使對方對該物產生某種的興趣,因而有好奇心及主動去接觸的潛能與實現的過程。為什麼需要包裝呢?說到來也就是因為不夠自信罷了。要是這東西真的有那麼樣好的價值,即便不用包裝也能吸引人的注意。

教會的禮儀還需要包裝嗎?當然是不用。教會的禮儀生活是一種個人對神的委身與崇敬,是個人回應天主的邀請的聖召,是一種生命的經歷,因此不需要包裝。禮儀能否讓人因而經驗天主在人身上的運作,這是有賴於個人對天主的開放。天主在不同人的身上有著不同的召喚模式,甚至為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與主相遇的經驗。基督臨在教會的禮儀中不是因為人的假想,而是祂本身就能自由穿越時間和空間,超越人的理智而鑒臨於教會禮儀之中。

教會禮儀不需要包裝,而是需要每一個人有一個開放的心,讓天主與你相遇。因此,打開心門吧,讓天主聖神進入你的生活吧!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復活前夕守夜禮的意義

復活前夕守夜禮的意義
禮儀年的最高峰
聖週六守夜禮的舉行是基督受難奧跡與復活奧跡之間的關鍵:這神聖之夜的隆重慶典,一方面追念主的死亡,與聖週五密切的相關:一方面慶祝主的復活,已經是主日的開始。主日是三日慶典的第三日,也是五十天復活期的第一日。耶穌的死與復活不可分離,是一個救贖奧跡,一個整體的兩面。此守夜禮,同時是逾越節準備期的結束,是耶穌死亡奧跡的完成,也是對祂戰勝死亡而光榮復活的五十天慶祝期旳開始。因此在聖週六「復活宣報詞」中,稱這一夜是「神聖的一夜」,因為「它為我們驅逐邪惡,滌除罪過,使墮落者痛心悔改,給憂者帶來了喜樂」;又稱為「幸福的一夜」,因為「天上與人間又走上合一之路,天主與人類再和好如初。」


神聖守夜禮之母
守夜祈禱是教會古老的習慣,聖週六的守夜慶典幾乎確定是始自宗徒時代。猶太人早已有在逾越節前夕舉行逾越節晚餐的禮儀。耶穌與宗徒們的最後晚餐,也正是猶太人的逾越節晚餐(參閱路:二十二,7—13),這晚餐是逾越節慶典的中心。猶太人很早就重視這一夜,而舉行守夜禮。因為「這一夜是上主領他們出離埃及所守的一夜,也是以色列子民世世代代向上主常守的一夜」(出:十二,42)。基督徒的復活節是新的逾越節,但是基督徒的守夜,是因為在這一夜「耶穌基督摧毀了死亡的鎖鍊,凱旋地走出了陰府,真正的代罪羔羊為我們作了祭獻,祂的寶血保護閤家平安」(復活宣報詞)。
聖奧斯定稱此復活前夕之守夜為「一切神聖守夜禮之母」。一九七O年所出版的新禮彌撤經書論及此守夜禮說:「依據極古老的傳統,這一夜是為上主守夜而定」(出:十二,42)。福音(路:十二,35—37)也勸告我們要如同忠實的僕人,手持油燈,等待著主人的歸來,如此當祂歸來時,看到我們守夜不寐,將邀請我們與祂共餐。復活前夕這種古老的守夜禮是後來主日守夜以及其他守夜禮、包括聖誕節守夜禮的原始模式。此守夜禮比其他任何守夜禮更為重要。


光的慶節
光明是喜樂的象徵。復活期是教會喜樂洋溢的時期:因為人類因耶穌的死而復生得到了救贖。這種喜樂源自復活前夕之夜。
這一夜可以說是光的慶祝。慶祝的中心是一支以大型復活蠟燭來代表,每個教友手持一支小蠟燭,這小蠟燭是從大蠟燭之燭光取火點燃,象徵每個人的成義是由基督而來的。大蠟燭象徵基督。祂燃燒自已、照亮他人,在黑暗中照亮人應走的道路。聖奧斯定把此象徵基督的蠟燭比作在曠野裏領導以色列人的雲柱或火柱(出:十三,21):「上主白天在雲柱要給他們領路,夜間在火柱裏光照他們。」基督在我們塵世的生活中也好像此雲柱或火柱領導我們。最初這種迎光禮只是點燃燭光,以開始守夜禮。以後逐漸納入降福和祝聖蠟燭的禮節,以及在蠟燭上刻劃十字,希臘字的「開始」與「終結」,年代數月字,以及插乳香釘的禮節等。使人透過具體旳圖像、標記認識耶穌和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尤其是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做的犧牲。這支復活蠟燭可以說象徵基督的身份、使節,以及祂完成的救贖工程。祂是「世界之光」,照耀整個人類,在黑暗的世界放射愛的光輝。


入門(教)慶節
古代望教友通常在聖週六守夜禮中接受洗禮,或稱入門聖事:透過洗禮,望教者進入主的奧跡中,也能領受其他聖事。入門的開始儀式,古代時是在聖週六早晨舉行,先有背誦信經禮(Redditio Symboli),然後行最後驅魔禮,繼行敷聖油禮:在東方教會中為全身敷油,在西方則只在肩膀與胸部。此後候洗者一天的時間等待著這神聖之夜的來臨,他們清楚知道將藉洗禮獲得重生。洗禮在最初幾個世紀通常是在授洗室(小型的聖堂)舉行。在裏面有聖洗池,候洗者要脫衣進入水池受洗,然後出來,穿上白衣。這時他們好似新生的嬰孩,純潔無玷。聖奧斯定稱他們為「才誕生旳嬰兒,在基督內的孩童,教會的子女…...」。這種入教儀式,也可以說是起死回生的儀式,是在夜間舉行,基督是在夜間復活,因此候洗者在夜間與基督一起復活是很適當的。聖週六的守夜禮正是候洗者與基督同死同生的好時機,是候洗者的入門慶節。時至今日,教會仍然希望洗禮(至少主要部分)在聖週六守夜時舉行。


復活節前夕守夜禮的起源
聖週六由於是耶穌安葬於墳墓中的日子,初期教會並沒有特別的禮儀。這一天的思想集中於基督的死與安葬,因此應是一個哀慟與守齋的日子。重要的禮儀是夜間旳祈禱聚會,以感恩祭為其高峰與結束。
因此,古代慶祝復活節的主要成份有守齎、祈禱聚會、誦讀新舊約聖經、感恩祭、愛旳聚餐。其主要禮儀特點是在夜間舉行,因此,從古代傳下來的復活節禮儀均帶有夜晚舉行的特色。

洗禮的舉行
教會很早就注意到聖洗聖事與逾越奧跡的密切關係。聖保祿曾經教導(羅:六,1—5),一個人受洗是與基督同死、同被埋葬,並與復活的基督分享新生命。因此古代教會喜歡在主日給人授洗。第四世紀初(三一三年),教會獲得了和平,皈依基督者甚多,復活前夕成為一年中最隆重的授洗之夜。當時的四旬期與所謂「望教期」(Catechumenate)相配合,到復活前夕結束望教期,而給望教者授洗。這時期是為準備成人入教之要理講授以及「釋奧」要理講授的黃金時代。聖安博、耶路撒冷聖啟祿、金口聖若望、聖德奧道、聖奧斯定等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此類的要理。就是在此時期形成了守夜時的授洗儀式,以及復活節八日慶期的禮節和經文:到聖洗池的遊行禮、祝聖付洗用水的經文、候洗者脫衣、三次浸入水中與三次表明信仰、敷聖油(Chrisma)、穿上白衣,然後由主教行堅振,之後回到大教堂,舉行感恩祭,新教友首次與其他教友參與逾越聖筵。
從第六世紀開始,在羅馬成人洗禮已變得少見(大多數人民已成為教友),嬰兒洗禮逐漸成為普遍旳習慣。然而嬰兒洗禮通常獨立舉行,從第十世紀始,一個普通旳規定;嬰兒出生後應盡快受洗。因此復活前夕,通常不再有洗禮的舉行。但是守夜禮中,一直保留祝聖水的禮節,八日慶期中提及新教友的經文也未曾有所改變。在東方教會中,自從第十一世紀始,復活節的禮儀就失去了入門聖事的特點。


復活蠟燭點燃禮
古代耶路撒冷及羅馬教友家庭中夜晚原有點燈,迎接光的習慣,聖業樂(熱羅尼莫)曾寫信給萊達,勸她「點上燈奉獻晚祭」,點燈時要說:「基督之光」,其餘的人答:「感謝天主」。教友把這種晚間之光視為基督「世界之光」的象徵。教友每天晚上,尤其在與親友開始晚筵時,舉行這種迎光禮。此迎光禮由家庭進入到教會禮儀中,尤其聖週六守夜禮儀中艾特利亞聖地遊記(第四世紀)中紀載,當時在主復活教堂中守夜禮或晚禱前均有燭光禮:點燃並降福蠟燭與燈,燭火是取自聖墳旁邊的常明燈。象徵光的來源是基督。
在東方教會中,第五世紀的一本「聖經選讀」曾提到這源自耶路撤冷的古老儀式;先點燃蠟燭,然後開始復活節守夜禮。之後西方教會也逐漸採用了這種儀式,而加入一些新的成份。最初為復活守夜備有兩支大蠟燭,置於聖洗池或祭台旁。聖週星期四,教堂中所有燈裏的油要倒入三個大型的掛燈中,懸在一隱密的地方點燃,直到守夜禮時。兩支大復活蠟燭即是由此燈取火點燃。今日在新禮中仍保存的一支大型復活蠟燭祝聖儀式源自高盧(今法國)一帶的禮節。直到一千年時,祝聖禮節只是簡單地劃十字聖號。到十一~十二世紀才引進了其他禮節:插入五個乳香釘、祝福經文、年代的數字等。
在第四世紀時已有在復活蠟前唱「蠟燭讚」的習慣。古代傳統認此首讚美詩為聖奧斯定所寫,但依學者意見,此詩可能源自米蘭的禮儀,或許是聖安博旳作品,也有學者以為此詩亦源自高盧禮儀。這首讚美詩、這支蠟燭以及祝聖儀式,以詩詞及具體的方式紿教友們揭示復活節的主要神學意義。


降福新火及燭火遊行
第十二世紀以前的羅馬禮儀中,並無降福人的禮節。但西歐一帶第八世紀時已有此習慣。最初教會只把此儀式作為一種聖儀(Sacramentalium),以取代當時教外人在春天點火敬神,以求豐收的習慣。擊石取火也是古老的習慣。第十世紀時西歐已有很多地方開始舉行降福新火的禮節。最初不但在聖週六晚間,而且聖週四、五也降福火,是為了得到一些亮光以進行晚間的禮儀,因為當時已有在聖週四晚上熄滅所有燈光的習慣。
十二世紀的羅馬教宗專用禮書才首次編入聖週六降福火的經文,以及「基督之光」(復活蠟燭)的遊行。在第十三世紀時,或許受耶路撒冷禮儀的影響,羅馬教會又引進了三叉蠟旳禮節:這蠟燭首先由降福過的新火點燃,然後再以三叉蠟旳火點燃復活蠟。此禮在一九五一年聖週禮儀改革時被刪除。新禮是由降福的新火直接取火點燃復活蠟。



復活前夕守夜禮的儀式
聖週六守夜慶典置於復活三日慶典的中心。在復活前夕,教會守夜不眠,等待著基督的復活,並以聖事來慶祝。此前夕的全部慶祝儀式應在夜間舉行,始自黃昏後,結束在天明前。復活前夕的守夜禮本質上就是夜間的慶祝。大多數的團體在天亮之前的時間舉行。守夜禮分四個主要部分;燭光禮,聖道禮,洗禮,聖祭禮。


燭光禮—守夜禮的開始
祝聖新火與復活蠟燭
民眾聚集在聖堂外,圍繞著一堆木柴火,主禮與輔禮者身著白色禮服來到火堆或火盆前,向大冢致候,並簡短地介紹此夜晚的禮儀。然後就祝聖新火,並求天主在我們心靈上燃起嚮慕天鄉之情、分享永恒之光。舊禮以擊石取火來燃起新火,中世紀時認為此火象徵基督。火具有溫暖、光照、潔淨以及破壞等自然的能力。以象徵的方式也可應用到基督身上,祂是「世界之光」,祂旳使命是來「把火投在地上」。
然後祝聖復活蠟燭,主禮在此蠟燭上刻劃十字,希臘字阿而法(第一字母)及奧梅加(最後字母),本年度的數字。刻劃之後,主禮又將五枚乳香釘,依十字形式插入聖蠟中。行此禮時所唸的經文指出其主要意義:「基督過去和現在,元始和終結,阿而法和奧梅加,時間屬於祂,世代也屬於祂,願光榮和權力都歸於祂,直到永遠。阿們。」插五枚乳香釘時唸:「願我們的主基督,因祂神聖的光榮的五傷,助祐我們、保護我們。阿們。」因此,這復活蠟燭實際象徵基督,祂是人而天主的救主,為救人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最後,主禮以祝聖的新火點燃復活蠟燭,並且同時說:「願光榮復活的基督以祂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這點燃的大蠟燭象徵死而復活進入光榮中的基督。祂犧牲了自己,卻為世人帶來了光明。


燭光遊行
點燃復活蠟燭後,執事(如無執事,主禮)高舉蠟燭,高唱;「基督的光」,大家答唱:「感謝天主。」然後,大家在手持大蠟燭的執事領導下依次進入燈光全熄的聖堂。到聖堂內近門口處,執事高舉聖蠟再唱:「基督的光」,大家答:「感謝天主。」此時由復活蠟燭取火點燃每人手中的小蠟燭,一齊進入聖堂,走向祭台。執事到達祭台前,面向教友,第三次高唱:「基督的光」,大家做同樣答覆後,開亮聖堂內所有的燈,全堂大放光明。這是一個很美的燭光遊行禮。
這種遊行使我們想起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如何在火柱的引導下前進,邁向自由: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塵世的生活,須要跟隨基督「世界之光」向著永生邁進,才不致誤入歧途,就如耶穌親自所說的:「我是世界之光,凡是跟隨我的人,不會在黑暗中行走」(若;八,2 ),「我身為光明,來到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若:十二,46)。


復活宣報
執事將復活蠟燭置於燭台上,此燭台宜放在讀經台旁或祭台旁。它象徵基督臨住於我們的聚會中,然後執事在讀經台唱「復活宣報詞」:無論就內容或音樂來說,這是一首很優美的讚美詩,讚美天主的仁慈偉大,同時也是一篇向天主奉獻蠟燭的經文,以及對耶穌復活之喜訊的宣報。執事唱「復活宣報詞」時,大家均手持點著的小蠟燭,站立聆聽,象徵我們信友都是(藉洗禮)因耶穌死而復生的人,分享了祂復活的光輝。
復活蠟燭在整個復活期間將留置在祭台或讀經台旁,以後則放在聖洗池旁。這說明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興聖洗的密切關係。


聖道禮儀
這一夜禮儀中的讀經是全年禮儀中最長的。因為,一如讀經七後的禱詞所說,天主願意「以舊約和新約的訓言教導我們如何慶祝逾越奧跡。」
每篇舊約讀經後都有一篇答唱詠(聖詠或聖歌),這是我們聆聽聖經後所做的回應,表達我們的讚頌、感謝、祈求。然後以主禮的禱詞作結束。
舊約讀經後,念完結束禱詞,點燃祭台上蠟燭,主禮領唱「光榮頌」,同時可搖鈴或打鐘,表示復活的喜悅。
「光榮頌」是基督徒最好的逾越節歌詠。有很長的時期這首詩歌在西方教會中,只保留在這至聖之夜吟唱。這是一首表達喜悅與讚頌天主的詩歌,也特別表達我們對基督的信仰和祈求。
「光榮頌」唱完後,主禮唸本夜彌撤的「集禱經」,此經文指出守夜慶典的兩層主要意義:一方面,天主透過禮儀,以復活之基督的光輝真實地照亮了這至聖之夜,另一方面,我們藉此慶典洗心革面,成為天主的好兒女。
書信讀完後,全體起立,主禮領唱「阿肋路亞」,全體重唱一次。這是在度過四旬期之後第一次歡唱此「歡呼詞」。舊禮中,主禮要連唱三次,並且一次此一次聲調提高,以表示隆重。全體也重唱三次。依照默示錄(十九,1—6)所述,「阿肋路亞」是天上歡樂的凱歌,今夜基督徒用它來歡呼基督的勝利,祂戰勝了死亡、戰勝了魔鬼。


聖洗禮儀
降福付洗用水
講道後,進行聖洗禮儀。主禮到聖洗池旁(此池應位於大家可以看到的地方)。或到置於祭台間的水缸前(如無聖洗池)。如有領洗者,此時與代父母被召前來,由主禮介紹給大家。然後唱「諸聖禱文」,如果無人領洗,可省略禱文。唱完禱文後則進行降福付洗用水。降福經文取自古代禮書,但稍加修訂,以便舊約與新約中洗禮的預像更為顯著。在呼求聖神藉基督施神能充滿泉水時,主禮可將復活蠟放入水中,象徵聖神力量的降臨,也象徵領洗者藉著水與基督同死同生。


洗禮
降福水後,依常規進行洗禮,由棄絕魔鬼開始:如領洗者為成人,付洗後,也立刻給他付堅振。成人洗禮興嬰兒洗禮應分別施行,因為禮規不盡相同。
如果無人領洗,也不降福聖洗池,則只降福水,以供灑聖水之用。
付洗或降福水之後,自從一九五一年始,在此處主禮領導眾教友重發聖洗誓願,即棄絕魔鬼及明認信仰的誓言。然後,主禮向教友灑聖水,這是為使教友追念他們受洗的恩惠。主日彌撒前向教友灑聖水也有同樣的意義。
資料來源:http://www.catholic.org.tw/hnjesus/subjects/easter/eves.htm

《耶穌受難記》感動殺人犯向警局自首



《耶穌受難記》感動殺人犯向警局自首
  据央視全球資訊榜昨日報道,電影《耶穌受難記》上映一個月之際,這部影片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因為影片震撼人心的精彩演出,讓美國一位殺人犯投案自首。
今年1月19日,一位名為阿什里·威爾森的19歲女子,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公寓中,死時已怀有身孕,所有的現場證据都顯示這是一起自殺案,因為阿什里在死前曾接受抗抑郁的藥物治療。
  然而,23日,一位名為丹·林奇的男子向當地警局自首,坦白自己是殺害阿什里的真正凶手。他說,在看完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影片《耶穌受難記》后,心靈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反思自己的行為,他選擇忏悔。他承認自己是阿什里腹中胎儿的父親,并由于沒有做好撫養孩子的准備而對阿什里痛下殺手,事后小心地清理了現場所有可能留下的證据。
  26日,丹已經被正式逮捕,如果謀殺罪名成立,現年21歲的他將面臨在鐵窗下度過漫漫人生的命運。
摘自[北京娛樂信報],特此鳴謝!

2004年3月29日
《耶穌受難記》震撼心靈 一新納粹自首
  中廣网北京3月30日消息 近日,一名挪威新納粹分子在看完梅爾·吉布森導演的新片《耶穌受難記》后,向警方投案自首,承認十几年前制造過兩起爆炸事件。他是看完這部影片后投案自首的第二個人。
  据路透社3月29日報道,現年41歲的約翰·奧爾森是上周末去看《耶穌受難記》的,當看到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場面時,心靈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忏悔,于是跑到警察局投案自首,承認在1994-1995年間制造過兩起爆炸事件,但是當時并沒有人在爆炸中死亡。
  目前,警方准備以縱火罪起訴奧爾森。奧爾森的律師告訴記者說,的确是這部影片感化他去自首的。
  据報道,電影《耶穌受難記》上映一個月之際,這部影片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26日,美國德克薩斯一名殺人犯在看完這部影片后向警方自首,承認殺死一名19歲怀有身孕的女子。
摘自[國際在線],特此鳴謝!


美一搶匪看《耶穌受難記》感悔意出面自首
記者:林毓芝 報導
  美國加州一間手机專賣店,不久前遭到小偷入侵。由于小偷沒有留下任何證据,讓警方傷透腦筋。沒想到,不久后店家竟然接到小偷自首的電話,追問之下,原來小偷是看了宗教電影《耶穌受難記》之后,深受感動,決定改過自新。
  畫面中這名20歲的男子賓漢,就是趁著店里沒人的時候,破門而入,偷取手机專賣店里的現金。
  犯案現場留下滿地的碎玻璃,卻沒留下任何犯罪線索,警方對案情一籌莫展。沒想到,店家竟然接到小偷自首的電話,小偷滿心愧疚的跟店家忏悔,表示是他偷了那些錢。
  賓漢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后悔,他說他是因為看了《耶穌受難記》,深受感動下,決定要徹頭徹尾改變自己。
  店家對于電影居然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感到相當惊訝。手机店老板哈森說:“我覺得這真的讓人印象深刻,小偷跨出第一步改變生活,期盼我們能看到他真心向善。”
  小偷賓漢去年才因為邊開車、邊沿途向路人開槍掃射而遭到逮捕,現在又因偷竊罪得再次入獄,店家只希望賓漢真的能浪子回頭,重新好好做人。
摘自[TVB新聞],特此鳴謝!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聖枝主日


在聖枝主日即耶穌苦難主日中,教會要我們默想耶穌君王的凱旋和耶穌的受難與死亡。從中我們也可探討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一生該如何追尋。禮儀中,讓我們體會那位「奉上主的名而來的」騎在驢駒上,受到群眾的歡呼,類似凱旋的模樣進入聖城耶路撒冷,亦即要帶領我們進入人生之福地,人們的得救。「奉上主之名而來的,應受讚頌!賀撒納歸於至高的天主!」(瑪廿一,9)也就是一切榮耀應歸於至高的天主。正如所說的:「這『大喜訊』的來源就是救主的誕生;但聖誕節也啟示了每一個人誕生的全部意義,因此伴隨默西亞誕生而來的喜樂,也就成為每一個孩童誕生人間時喜樂的基礎和實現(參閱若十六,21)(「生命的福音」)通諭1」。任何一個誕生的嬰孩都是奉上主名而來這世界的,因為「萬物是藉著祂(天主聖言)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若一,3)。因此,奉上主名而來的基督今天將帶著我們,進入得救的行列,祂所展現的,正是降生成人的人的價值,人性的高貴,人性的尊嚴。祂如同君王一般要受到歡呼尊重,但更重要的是,祂要帶領跟隨祂的,聽從祂的話語的人,進入上主的聖城,進入我們人生的福地,得到永生的保証與實現:因為「永生就是認識天主,唯一的真天主,和祂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十七,3)。因此,我們也一樣,本身先應保持人性尊嚴,而後帶領那些因我們的行為而認識天主和耶穌基督的人,進入人生的福地,猶如亞巴郎一樣,成為萬民的福源。然而,如欲帶領萬民進入福地,則必須如耶穌一樣,「自謙自卑,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因為「默西亞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路廿四,26)。因此,今天耶穌也願意以祂具體的行動,來帶領我們走祂的默西亞使命的道路。瑪竇所記的吾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史,是由依斯加略人猶達斯出賣耶穌作為開始,一再顯示,人類如果一味地追求世俗的事物,以致於「兄弟要將兄弟,父親要將兒子置於死地,兒女也要起來反對父母,要將他們害死。旦你們要為了我(基督)的名字,要為眾人所惱恨,唯獨堅持到底的,才可得救。」(瑪十,21~22)。達味也說:「甚至我最信賴的知心好友,同桌共食的,也舉腳踢我」(詠四0,10)。但出賣耶穌,出賣人性高貴面的人則是有禍的:「人子固然要離開世界,但是出賣人子的那個人卻是有禍的!如果他沒有出生,為他更好。」(瑪廿六,24)。在面對苦難與死亡的威脅,在山園祈禱中,基督也表現祂人性一面的恐懼與恐慌,因此,祂也向天父祈禱說:「父啊!若是可能,就免去我這杯吧!但不要照我的意願,而要照的旨意」(瑪廿六,39)。順從天主的旨意,是基督獻給我們的最大禮物,使我們知道,我們的修德成聖力量之所在:即完全順從天主的旨意,因為也因此,「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十二,10)。然而,祂不忘要堅強祂的門徒,要他們醒寤祈禱,因為只有祈禱,我們才會有力量以抵抗誘惑:「你們警醒祈禱吧!免得陷入誘惑;你們的心靈雖然豪爽,肉體卻是軟弱的。」(瑪廿六,41)。當祂被捕時,更表示刀劍不能使人屈服,和維護正義。刀劍只會帶來殺戮、暴力。對於人的不正義的審判控訴,祂採取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受苦的天主的僕人的態度:「我將我的背轉給打擊我的人,把自己的面頰轉給扯我鬍鬚的人;面對侮辱和唾污,我沒有遮住自己的臉。因為吾主上主援助我,所以我不以為羞恥;我板著臉,像一塊燧石,因為我知道我不會受侮辱。」(依五0,6~7)。祂的死亡,卻是驚天動地,大地震動,岩石崩裂,但認識天主的猶太人卻只有驚慌,不知悔悟,而外邦異教徒的羅馬官兵,卻承認說:「這個人真是天主子!」(瑪廿七,54)。但最大的意義卻是:祂的死卻使「許多長眠的聖者復活了」(瑪廿七,52)。這也是我們默想基督受難與死亡的信德宣認:我信肉身的復活。

第二篇:在天主內收心



《恆毅雙月刊》第537集 2006年10月

第二篇:在天主內收心
撰文/江奇星神父
靜默祈禱要求收心,收心有兩個步驟或法門。
一、意識天主的臨在
天主本是無所不在、處處都在,不過許多人常常沒有這個意識。因此,在作靜默祈禱時,更要提醒自己,意識天主的臨在。
二、在天主內收心
聖女傅天娜教導:「一個人為聽天主的聲音,應當在她的心靈內有寧靜,意思是常在天主內收心。」(註解)
不正確的靈修法是「在自己內收心」,正確的靈修法是「在天主內收心」,二者有很大的差別喔!
在自己內收心不容易叫你「忘記自己」,在天主內收心卻容易讓你「忘記自己」。
在自己內收心只讓你「以自己為中心」,在天主內收心卻讓你「以天主為中心」。
在自己內收心只讓你「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天主內收心卻可以讓你「依靠天主的力量」。
在自己內收心只讓你「見樹不見林」,在天主內收心卻可以「見林又見樹」。
在自己內收心是「先尋找自己,再由自己中尋找天主」,這道路是費力不討好。在天主內收心卻是「先尋找天主,再由天主中尋找到自己」,這法門才是正確及有效的。

註解:《聖女傅天娜日記精華》傅文輝編譯,慈幼出版,2004年。伍、德行,一、修德緘默,139頁。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第一篇:身體的克苦是靈修生活的印證


撰文/江奇星神父
現今的信友不喜歡多聽「克已苦身」的道理,認為是一種消極的靈修法。不過,談到建立靈修基礎,不能免除克已苦身,而且在不少情況中,克已苦身是必須的;例如:為克勝傳統所說的「三仇」,即世俗、肉身、魔鬼之誘,克已苦身更是不能少。

克已苦身不只是處於被動的防守狀態中,還要有主動進攻的精神。意思是說,不僅是等待私慾偏情興起時才開始努力,若在私慾偏情未興起時,就努力削弱這股勢力的活躍性,能更穩妥地克服它。

聖格來孟教宗(公元92-101年)曾說:「誰追求一切許可(無罪過)的享受,而想在引誘人犯罪的享樂前立即停止,那是妄想。」人是脆弱的,因此若沒有經過長期克已苦身的練習,當面臨考驗時,往往是不堪一擊。因此,有靈修經驗的人都知道,若不主動減少享受,是不可能削弱私慾偏情的活躍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真正投身於靈修的人,他們連合理的享受也儘可能減少;不僅減少,甚至放棄;不僅放棄,甚至主動尋找克苦的機會。

靈修傳統,以謹守五官為減弱私慾偏情活躍性之有效方法。福音對攻克肉情的教導,更以強烈的方式表達:「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瑪5:29-30)。這段聖經可以這樣解讀:感官享受是可以犧牲的,永生卻不能因為感官享受而被犧牲。為躲避地獄,獲取永生,縱然犧牲了一切感官的享受,無論如何,依然是值得的!

守齋是克苦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克修私慾偏情的良藥。適當的守齋,不會讓我們更脆弱,反而幫助我們的靈性更敏銳、更堅強。不過,為獲取聖神的更佳果實,守齋者若懂得同時謹守靜默,配合這種靜默,更能達到清心寡慾及心智清明的效果,也更有力量抗拒魔鬼的誘惑及欺騙。就如耶穌在守齋及守靜默時,更有力量抵擋魔鬼的誘惑。(參瑪4:1-11)

若沒有肉體上的克苦,不足印證心靈的克苦。不在五官(肉情)及身體上接受克苦磨練,卻以為自己是背十字架跟隨耶穌,是自欺欺人。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世界天主教徒人數增加 達11億3千餘萬



世界天主教徒人數增加 達11億3千餘萬
時間: 2008/03/04
撰稿‧編輯:何宗龍 新聞引據:中央社


  根據教廷最新出版的「2008年宗座年鑑」,世界天主教徒、司鐸與修生人數都持續增加,其中以教徒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依序為修生與司鐸。  統計資料顯示,至2006年,全球天主教徒總數達11億3,100萬人,比前1年增加1,600萬人或1.4%。  天主教徒以居住在美洲地區最多,佔總數的49.8%;其次為歐洲的25%。擁有全球61%人口的亞洲,天主教徒人數則僅佔世界總數的10.5%。正在準備獻身鐸職,在各教區和修會修院中學習神哲學的修生,在2006年總共有11萬5,480人,比前1年增加0.9%。  修生人數仍以美洲最多,有3萬7,150人,佔總數的32%;亞洲居次,有3萬700人,佔總數的26.5%;非洲有2萬4,340人,佔總數的21%;歐洲則僅有2萬2,60008人,佔總數的19.5%;與大洋洲有976人,佔總數的0.8%。  司鐸人數也略微增加,2006年全球總共有40萬7,262人,比前1年增加851人或0.21%,其中78%在美洲及歐洲,亞洲僅佔12.5%,非洲8%。

回首七五话神恩


撰文/张少麟神父
前言
翻阅教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时代,天主以不同的方式,召叫了诸多的圣人圣女,以不同的神恩去建设祂的教会--基督的奥体。圣方济以贫穷的精神为天国作证,圣依纳爵以特殊服从教宗的方式来愈显主荣,真福德肋撒修女在被遗弃的人身上服侍了基督。而刚恒毅枢机主教也不例外,在当时充满挑战的中国教会里,响应了一个不平凡的使命,在驻华宗座代表的职务中,为福传中华播种耕耘。
(一)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教会被外界认为是一个充满?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色彩的教会。其后遗症是来自于当初的「保教权」政策。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欧洲的教会也开启了向外传教的新页。同时,在政教关系密切的年代,公教国家的政权也有传福音的职责;因此,教廷将传福音的使命委托给当时海权实力强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原先十六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二国对殖民地所拥有的传教保护政策,纯粹是为了协助传播福音;可是在人为的因素下,却演变成不断追逐殖民权势和利益的工具。中国传教区先是在葡萄牙的保教权下;十八世纪,随着葡萄牙帝国海上霸权的衰落,保教权又逐渐转至法国手中。而鸦片战争后,法国将传教自由、建立教堂自由等要求夹杂在不平等条约中。就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有了当时的传教乱象。 其实,早在十七世纪初叶,教廷已深感自身受到西班牙、葡萄牙政权对传播福音的一些负面影响,于是历经长久商讨和尝试后,教宗额我略第十五世于一六二二年成立了传信部(万民福音部)。传信部的成立主要是要从强权手中取回传播福音的使命,使这神圣的使命不为政治所用,沦为权力的工具。 此后,长达三百年的时间,教廷努力摆脱一切政治的力量,却屡遭强权所阻挡,迟至一九二二年,教宗碧岳十一世成功的派遣了刚恒毅总主教出使中国为首任宗座驻华代表,中国的教会才露出了一线曙光。
(二) 接获任命的刚恒毅枢机,当时仍为主教。临行前他拜别教宗、国务卿和传信部长,当时的传信部长王老松枢机殷殷叮咛:「尽力实现《夫至大通谕》(Maximum Illud)的思想。最迫切的事就是,及早召开全国主教会议。尽速动身。上船前,切勿泄露身份,以后就无关紧要了。」从他们对刚主教的嘱咐中,我们看到了列强的政治势力之强悍,同时也看到了教会对传福音的坚定精神与明智态度。 刚主教将他们的指示和通谕中的重要思想归纳成五点,记载于日记上,做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行动之方向: 宗座代表是纯宗教性的,不应带有任何政治色彩。 向众人表示友善,不论中国官员或外国使节。绝对保持自主,不袒护列强的政治利益。属于教宗,代表教宗。 圣座不务政治,政治却有时进入宗教圈里。这不过是偶然的,短暂的。 圣座在中国没有帝国主义的政治野心,列强的政治和圣座毫无瓜葛。圣座关怀中国,切愿中国强大起来,主张中国是中国人的。 教会称为至公的,因为教会事业只是服务。教会应由本地人作主教为原则。但初创时期,外籍传教士是不可或缺的。本地圣统制建立后,外籍传教士知道自己任务完成了,应立即束装他往,再拓展主的新园地。
(三) 刚恒毅枢机在中国担任宗座代表十一年的任期内,他一直积极地培育本籍的神职人员,而他的努力也终于促成本地圣统制的实现。他设立本籍教区、在上海召开第一届全国教务会议、遴选六位主教到罗马祝圣……,他所做的种种努力,无可否认,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为日后中国教会的圣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然而,若要把基督信仰介绍给整个中华民族,只有健全的制度仍然是不够的。因此,刚枢机心中有了一个更务实的计划,他开始着手成立国籍修会。这个行动在当时确实是一项创举。 有两件事使他产生了成立一个国籍修会的想法。其一,在中国有一普遍现象,认为天主教是一个洋教,想要撕下这个黏贴已久的标签,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本地的神职,必然有助于改变民众的印象。其二,教会需要有学识而精通中国文学的神父,刚枢机了解,学者在中国向来受景仰,享有崇高地位,但中国神父几乎整个年轻时期都在学习拉丁文,晋铎后又立刻从事传教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文学,而深度的文化修养对传播福音是不可或缺的准备,为此,积极栽培具有本国社会领导阶层文化水平的中国神父,实属当务之急。
(四) 这个想法也恰好响应了《夫至大》通谕中的思想:「各教区修院,应当从事较目前所教的更多一些;理应寻觅一批优秀青年,使他们晋升为司铎,但不要立刻去从事传教工作,而让他们去研究文学与科学。为达到这个目的,成立国籍修会是非常相宜的。」 刚枢机认为,虔诚而有学问的神父知道运用恰当而卓越的方法,把信仰的真理介绍给同胞,在教外人士之间也会受到尊敬。正如早期教会利用希腊哲人的哲学逻辑思想法则,把信仰介绍给西方的博学之士,同样孔夫子与其它中国贤哲的思想也能成为真理的跳板,把中国人导向基督。理性之光应当为超性之光打开一条坦途。 一九二五年教宗碧岳十一世颁布了《教会事业》通谕(Rerum Ecclesiae),这为刚枢机想要成立一个国籍修会更是一大鼓舞,因为通谕中更具体的提出:「应与本地文化及习俗相吻合的意愿,建立一个国籍男性修会。」就在这样的因缘际会下,「主徒会」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正式在中国的宣化成立,取名「主徒会」,为的是纪念基督派遣门徒做前驱,以准备人心承受基督的福音。
(五) 一个修会的成立,除了它的首要及普遍目的外,也必有其次要及特殊目的,所以教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修会出现。一般而论,任何修会的首要及普遍目的,不外光荣天主、成圣自己,但其特殊目的,便各自不同了。主徒会的首要目的也与众多修会一致,在于光荣天主及成圣自己,至于特殊目则为了向中华儿女传播福音。而这双重目的彼此相辅相成,也就是说,个人成圣是为达成福音之传播,而福音之传播也是会士成圣的方法与动机。
众所周知,修会组成多出于神恩,而最完整呈现神恩的方式往往是透过会规与会宪。其实,神恩不容易形诸于文字,但若不以文字表达又很难说明白。主徒会的会规与会宪中也清楚反映了修会的特殊神恩: 为中华儿女传播福音的职志 创立主徒会的刚恒毅枢机是驻华宗座代表,对于自己所派驻的中国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创会后,他期勉会士能矢志向分布天下之中华儿女传播福音,尤其是青少年及受压迫的穷苦群众。主徒会努力发挥这个神恩与要求,对海外华裔不遗余力地加以关怀和照顾,同时,也乐于向本地民族传播福音。 为中华儿女传播福音是主徒会的职志,尤其以需要华裔司铎服务的地区为优先,所以为散居各地的华裔侨胞服务,被视为修会之一项特殊责任。此外,对于本地圣召的培育也一直是修会的重点工作,以便逐渐建立以本地会士为主干之会院。 热爱圣体与效忠圣座的特质 就修会神恩而言,主徒会所一向重视的即「热爱圣体并效忠圣座」,修会创立者深知「天主之鉴临经由圣体与教宗,更具体地与吾人相处」。所以「热爱圣体」及「效忠圣座」始终是修会的重要精神依据。 虽然刚枢机来自意大利,不过,这不是主徒会强调「效忠圣座」的主要原因。当年厄玛乌的两位门徒认出主基督后,连夜赶回耶路撒冷,向宗徒报告他们的体认;为此,主徒会士也经常注视伯铎圣座,如圣安博所言:「那里有伯铎,那里就有教会。」奉教会合一的精神领袖伯铎为导师,因为地方教会不能与「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分离,而与圣座密切相系是反映这真实合一的具体方法,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为中华儿女进行神圣的福传工作。因为修会是为福传中华而成立,但也是教会团体中的一份子,与圣座的关系是地方教会在整体教会内的直接表达。 主徒会士从宣扬至圣圣事的敬礼中,充分流露出「热爱圣体」的一面。因为许多中华儿女尚未认识受难、复活的基督,而主徒会士「每天在分饼时认出祂」,这样的经验燃起热爱耶稣圣体之心火,这股热忱与力量是会士们以言行在教外人士中间传扬基督的内在动力。 探讨中国文学、哲学、宗教、伦理、传统的要求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传扬基督的福音,不能不具备良好的基础及有效方法。因此主徒会士「在投入传教工作之前,应先接受传教学之熏陶,努力学习当地之方言、文字、宗教、习俗。其中美好精华之处均应加以重视,并技巧地溶于信徒生活中,使教会落实为本土教会,因而具备大公教会之特色。」(参会宪20) 钻研中国的文学哲思、伦理道德,以便向知识分子传播福音,是许多传教士长期来所努力不懈的,为主徒会会士更是如此。圣保禄宗徒敢于雅典人前揭示未识之神,就因为他精通希腊文学。中国古代先哲,犹如那座无名之神的祭坛,可从孔孟或老庄出发,以求到达基督那里。所以,每位会士终其一生,应尽力从事学术研究、牧灵实习,以及在职进修。 修会神恩要求扎根于中国文化,但另一方面,「每位主徒会会士,尤其导师或司铎,至少应精通一种外语,俾便扩充研究领域,亦可翻译护教书籍。」(会宪125)所以修会不偏颇或执着于某一个领域的研究,但「培育精通中国文学及圣多玛斯学说之有圣德学者,以中国哲人之思想方式,把天主教之思想,正确地诠释出来,进而使中华儿女更易接受福音」。深入中国文化,了解民族之良风美俗,而加以维护及提升,使其更趋超性化,也是会士努力的方向。 结论 在刚恒毅枢机的思想里,若要归化一个民族,首先要归化的是其思想,这样在福传上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徒会的神恩是以中华文化向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传播福音,其最终的目标则是要达到「中国基督化、基督中国化」。为实现这神圣的使命,会士们投身研究中国文学、哲人的思想,创办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发展出版文化事业,此外,在牧灵福传的行列中也不缺席。 在梵二后的今日,我尝试在思索,向中华民族传福音是不是主徒会唯一的专利?每一位平信徒对自己的同胞是不是也有这一份使命?诚如梵二告诉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在领洗时,即领受了司祭、君王、先知的职务。因此,每位基督徒都有传福音的义务和使命。」 在主徒会迈入七十五周年之际,我祈愿天主降福「主徒神恩广传、中华得蒙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