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的四旬期文告

「天主的正義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而顯示出來」(參閱羅321-22

親愛的兄弟姊妹:

每年四旬期,教會邀請我們根據《福音》的訓誨,真誠地審視自己的生命。今年,我希望就「正義」這主題思想與你們分享一些反省。在此,讓我以聖保祿向羅馬信徒所闡述的道理開始:「天主的正義因為對耶穌基督的信德而顯示出來」(參閱羅321-22)。

正義:「向每個人給予其應得的」

首先,我想反省一下「正義」的意義。根據公元三世紀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提出的著名論述,這名詞通常表示「向每個人給予其應得的」(dare cuique suum)。然而,這經典定義實際上並沒有明確說明,到底要給予每個人甚麼「應得的」。人類最需要的並未能得到法律的保證。為使人類活得豐盛,有些較固有的東西必須只能像恩典一樣賜予人類:我們可以說,人類靠那份只有天主才能傳遞的愛生活,因為祂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物質生活當然有用和必要——事實上,耶穌本人就切盼要治好病人、讓跟隨自己的群眾吃飽。即使在今天,耶穌亦定必會譴責人類的冷漠,導致數以億計的人因缺乏食物、水和藥物而死亡。可是,「分配式」正義不能給予人類其「應得的」全部。正如人類需要麵包,人類也更需要天主。聖奧思定(Saint Augustine)指出,如果「義德是給予每個人其應得的……那麼,當人類離棄真天主時,人類的正義到底在哪裡呢?」(《天主之城》"De civitate Dei" XIX, 21)。

不義的原因是甚麼?

在《聖經》中,聖史馬爾谷記述下面一段耶穌的話。當時法利塞人和經師跟耶穌爭論甚麼是潔淨、甚麼是不潔。耶穌對群眾說:「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污穢人。……凡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使人污穢,因為從裡面,從人心裡出來的是些惡念 」(谷7: 14-15, 20-21)除了關於食物是否潔淨這基本這問題以外,我們從法利塞人的反應中發現,人的內心藏有持久不變的誘惑:就是把罪惡根源歸咎於外在原因。實際上,不少現代觀念都假定:既然不義來自「外面」,為使正義得勝,只須把阻礙達致正義的外在原因消除就足夠。正如耶穌警惕說,這種思維方式既天真又短視。不義是罪惡的果實,並非僅僅基於外在根源;其來源存在於人的內心。在那裡,我們察覺到與罪惡曖昧勾結的種子正在萌芽。在《聖詠集》,作者懷著懊悔的心情承認:「是的,我自出世便染上了罪惡,我的母親在罪惡中懷孕了我」(詠517)。誠然,人類因原罪而變得軟弱,因為原罪損害人類與天主和他人共融的能力。

人類本性樂於與他人慷慨分享,但卻在自己的內心發現一種奇怪的引力,促使自己封閉自守,並且把自己置於他人之上、與他人為敵:這就是利己心,是原罪的結果。亞當與厄娃受到撒殫的哄騙而違抗天主的命令,摘下園裡那神秘果子吃了。原祖違命,以猜疑和競爭心取代對天主愛的信任;又以渴望佔有和一意孤行取代接納天主聖意和信任天主照顧(參閱創31-6),結果畢生感到憂慮不安、愁煩不已。到底人類如何才能擺脫這私念,欣然接納愛?

正義與希伯來文Sedaqah

在以色列古訓,其中的重要思想是,百姓要對那位「從塵埃裡提拔弱小的人」(詠1137)的天主懷有信德,並且要公平對待近人;兩者之間的關係根深蒂固。本身表示「義德」的希伯來文sedaqah把此點清晰表達出來。事實上,sedaqah意味一方面完全接受以色列的天主之聖意;另一方面公平對待近人(參閱出2012-17),特別是窮人、外方人、孤兒、寡婦(參閱申1018-19)。不過,這兩重意義彼此相關,是因為向窮人施予為以色列人來說,正是向那位憐憫百姓不幸的天主感恩圖報。天主在梅瑟帶領以色列子民走過紅海後,在西乃山把十誡交給梅瑟,這並非偶然發生的事情。百姓聽從上主的法律預先假定,對那位先聽見自己的百姓「發出的哀號」,而「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的天主懷有信德(參閱出38)。 天主關心窮人的哀號,並且要求人們聽從祂作為回報:祂要求人們公平對待窮人(參閱德44-5, 8-9)、外方人(參閱出2220)、奴隸(參閱申1512-18)。為了達致正義,我們必須捨棄人人自主的錯誤觀念,因為這觀念導致與他人隔絕,是不義的根源。換言之,我們需要的是比天主偕同梅瑟所完成的「出谷紀」更深刻的體驗,也就是心靈的解放,這單靠法律是無法實踐的。那麼,人類還有希望獲得正義嗎?

基督:天主的正義

《福音》積極回應人類對正義的渴求,正如聖保祿在《羅馬書》強調:「但是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天主的正義,因為對耶穌基督的信德, 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 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 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 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 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為信仰祂的人作贖罪祭的 」(321-25)。

那麼,到底基督的正義是甚麼?最重要者,基督的正義就是來自聖寵的正義,在當中並非人類能改過自新、治愈自己和他人。「贖罪祭」傾流自基督的「寶血」,表示並非人類的犧牲免除自己的罪責,而是天主充滿愛的行動,把自己慷慨付出到極致,甚至自己承受人類應得的「咒罵」,好能把天主應得的「祝福」作為賞報賜給人類(參閱迦313-14)。然而,這說法馬上招致異議:如果義人為罪人喪命,而罪人卻領受義人本應得到的祝福作為回報,那麼,這是怎樣的一種正義?這難道不是意味著每個人領受到與其「應得的」剛好相反?實際上,在此我們找到天主的正義,那是與人類的正義有天淵之別。天主已經以自己的兒子為我們付出了交換的代價、一個相當高昂的代價。在十字架的正義面前,人類或許內心產生反感,因為這反映人類並非自主的生命,而是需要天主方能充分實現自我。皈依基督從而相信《福音》,最終的含意就是:擺脫自主的錯誤觀念,從而發掘和接受個人需要,也就是需要他人和天主、需要祂的寬恕和友誼。

因此,我們明白到,信德完全有別於令人感覺良好的俗世思想:我們要謙抑自己,方能接納每個人需要天主把自己從「屬於我的」釋放出來,然後把「屬於祂的」無償地給予我。這點特別體現在修和聖事和聖體聖事之中。幸得基督的行動,我們才能進入「最偉大的」正義,也就是愛的正義(參閱羅13 8-10)。在種種情形下,愛的正義形同債戶,而非債主,因為人類已經領受到比預期的多。

基督徒通過這深刻體驗而加強信德,甘願貢獻自己,創造正義的社會,讓所有人根據人類的尊嚴,領受賴以生存的一切,並且讓正義因愛而更見生氣勃勃。

親愛的兄弟姊妹,四旬期會以逾越節三日慶典結束。今年,我們將會慶祝天主的正義,也就是愛德、恩寵、救贖的滿全。但願這贖罪期成為每個基督徒真正皈依的時間,也成為深切認識基督奧蹟的時間,因為基督到來履行一切正義。謹此衷心賜予你們宗座遐福。

教宗本篤十六世

二零零九年十月三十日梵蒂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