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假我」VS「真我」VS「自我」

Thomas Merton這位隱修士雖還不能算是什麼偉大的靈修家(我相信Thomas Merton不會在乎頭銜),但在他的生活中,確實可以發現他與天主之間的交流。

Thomas從對自身的認識與發現中,看見天主的臨在。我認為這樣的自我發現及後來在發現當中找到天主,實在很重要。當我們忙碌於日常生活時,我們幾乎忽略了「自我」的存在。我想這個「自我」是每一個人需要很認真,且很慎重加以「檢驗」。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表面上就是「真我」,然而那只是是外表上的「假我」而已,因為我們的「自我」似乎為了適應周遭環境,而攪亂了「真我」。

當我們不再活出自己時,生活似乎可以很忙碌,及表面看來很充實;其實,只要一個人有機會完全從忙碌的環境中退下來,回到內心的深處去看自己的點點滴滴,尤其對自己所意識到個人軟弱;我相信只要是很認真去發現自己,必定對自己今日的態度有所反應。不過,問題就在於你準備好要開始這樣的探索旅程嗎?

我還記得以前小孩時提,要理問答中就有這麼一個問題:「天主在哪裡」,而答案也很簡單:「無所不在,處處都在。」其實,這樣的答案也沒什麼錯誤。不過,往深一層去思考一位基督徒對天主臨在的認知時,天主更是居住在基督徒的身上。一位慕道者領了洗,不但被天主的恩寵充滿,同時新領洗的教友也「死於自己,而活於天主」,意即「穿上了基督」。

不過,問題來了,一個人沒有發現自己,又如何死於自己呢?這一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有關「恩寵」的課題。有人曾問筆者,為何領受堅振聖事後完全沒有感受天主聖神七恩。這問題問得恰恰好,值得加以反省。很多時候,我們(基督徒)很在乎表面上的功夫,意即只要我接受了教會某方面的教導,理當或必須就有該恩寵。然而,人看外表,天主卻看人心。天主完全透視人心裡所想的任何事情。不過,天主卻給予人類「自由」去做任何的決定,唯有每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所以,天主的恩寵雖然是白白恩賜給了我們,但必須要有我們跟天主的自願合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開放自己,承認自己有需要改進,承認自己需要努力聖化生活,承認自己需要天主,並且很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壞習慣等等,那麼天主的恩寵自會在往後的日子裡,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讚嘆不已。「你們該尋求天主的國,其他的自會家給你們。」只要我們的目標放在基督身上,讓基督不斷地帶領我們,當然也要我們願意讓基督帶領,必定與天主時時相遇。

因此,整頓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外在或內在深處,我們該當學習讓基督帶領我們一起去探索自己的「真我」。我們需要天主的帶領,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假我」,並努力接受「真我」的事實。別忘了人是看外表,天主卻是看人心的天主。不斷地活出「假我」又能為自己進入天國勝算多少呢?
撰文/王安當神父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大馬主徒會順利舉辦會祖紀念活動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在會祖剛恆毅樞機逝世50週年紀念之際,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10月11日的座談會為整個活動的序幕,由主徒會士羅秀彪、黃大華及林瑞添修士主講。當晚吸引了近百位的教友出席,其中有來自檳城的青年們。整個座談會結合了祈禱、音樂、現場有獎問答、幸運抽獎及播放會祖紀念影片,並在溫馨與歡樂的氣氛中,把會祖剛恆毅樞機的精神及其對中華教會的貢獻,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讓在場的教友獲益良多。

接著是在10月16日的追思彌撒,由省會長陳聰敏神父主禮,另有副本堂王安當神父、馬六甲培訓院院長盧桂峰神父、中華省會伯多祿神父及耶穌會黃瑞俊神父襄禮。當晚是雙語彌撒,吸引了近三百位教友及修士修女們的參與。省會長陳神父在證道時引用剛樞機寫給主徒會士的家訓〈請穿起天主的戎裝〉為題材,並勸勉會士弟兄能對會祖的教訓與囑咐,加以付諸實行,才不致於辜負會祖的期望。追思彌撒前播放會祖紀念影片,而在彌撒後則馬上進行公祭儀式。整個儀式在莊嚴隆重的氛圍中,由省會長帶領全場的教友,以中華文化敬祖的方式向會祖遺像前致最高的敬意。

當天彌撒前,也開始了為期三天(10月16,18,19日)的「藝術與福傳」展覽會。此展覽是主徒會與屬下使徒團體芥子心聯辦,以剛恆毅的藝術作品圖片與兒童繪畫創作為兩大題材,目的是為了推廣本地藝術的發揮,進而透過藝術達到福傳之目的;也期望培育更多年輕的畫家,投身於本地宗教藝術的領域裡。

紀念活動的結束,不代表對會祖剛恆毅樞機惦念劃上休止符,而是另一緬懷的開始,即是把會祖所囑咐的教導以身立行,尤其對中華子弟的照顧,更是不能放棄與忽略。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找到自己,必定也找到天主。

做為一位基督徒,照理而言對信仰的實踐應該是很重視的。不過,基督徒的信仰指的是什麼呢?是不是每一個主日天準時上教堂參加彌撒,那就是信仰了?

我覺得現在基督徒在落實信仰方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挑戰主要不是來自外在,因為外在根本不置於改變一個人對神的敬畏之態度。相對的,最大的挑戰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我」。

有時可以這麼思考:一位基督徒該當如何生活才叫基督徒?清楚地說,一位基督徒如何落實他的信仰生活呢?信仰生活大於世俗生活嗎?可是一位基督徒沒有信仰的生活又如何顯示他就是基督徒呢?或基督徒的生活需要特別或很刻意營造「基督化」嗎?那豈不是淪落為虛偽的生活形態而已嗎?那到底基督徒該當如何生活呢?

我想,首先基督徒的信仰是受到肯定的。基督徒的信仰就是信奉基督者的信仰內容。我覺得有一件事可以針對信仰基督者說的:基督徒在世界上的基督信仰生活,主要的方向是什麼呢?換句話,基督徒在世界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Thomas Merton在他的一篇文章「存在與行動」(Being and Doing)中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偏偏努力耗盡所有的生命去成為我們從來不想成為的?為什麼我們浪費我們的時間去做那些相反我們受造目的的事情,而不停下來想一想呢?」

看來Thomas Merton的一席話點破了一個很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基督徒既然知道受造的目的,那麼為何不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尋找天主的蹤跡呢?原來,基督徒忽略了天主的氣息充滿了整個的宇宙,沒有一個空間和時間不為天主而充實的,這自然也包括基督徒的生命。

天主原來離我們很近,不是在身體以外,其實天主就住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無法發現天主就在我們內心的深處,這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生活充塞了許許多多與信仰毫無關係的俗事。這些俗事把天主給邊緣化了。因此,若要尋找天主,我覺得人需要靜下來,往內在深處尋找天主。

有人以為要尋找天主就得「虛空」(empty)自己。但,虛空自己的意思不是叫我們完全忘記或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思想等等;反而,我們需要在我們的生活中,首先發現自己的存在,認識自己是誰,承認自己的積極面也坦承面對自己的消極面,並在這樣的認識與承認自己的過程中,發現天主如何引導我的生命。意思說,找到自己,必定也找到天主。

我得承認一般而言,我們不習慣反省自己有哪些積極面或消極面。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人過於忙碌外在的生活,忙著處理生活的生產品,而忽略了內心的平衡。另外一方面也就是我們的反省過程中,容易墜入給自己合理化的理由,使自己的弱點或消極面永遠都可以繼續合理的牽絆,或阻礙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發展。由此可見,倘若真誠渴望在內心深處尋找到天主,首要條件就是謙遜檢討自己莫屬了。

基督徒該當如何實踐信仰呢?基督徒又如何在生活中發現基督與他同行呢?我想,謙遜在自己的生命內認識自己、檢驗自己,過程中一定看見復活的基督。

撰文/王安當神父